将军在上我在下

第99章(1/3)

    何况郡王爷虽狠,却留了三分余地,由始至终都是请他们喝茶,商讨赈灾,没有对外剥夺他们的面子。只要将钱粮交出,他们还算得上岫水的善人,英雄。

    胡老爷子醒过来,权衡利弊,一声长叹,抖着手,签下有生以来最高额的借据,然后捂着心脏躺在太师椅上,歇了很久才喘过气来。

    南平郡王的剥皮,非一般狠。

    他不管存粮,只看各家富贵,不问理由,随意定额定量,扣下所有当家喝粥,继续“商讨”赈灾。再由叶昭带兵,拿着借据逼门,不是抄家更胜抄家。硬将各大家族粮仓搬空八成,凑不够的就逼他们高价去收。逼得所有大户人家勒紧裤腰带,清汤寡水度日,脸色难看直逼灾民,如花似玉的妾室饿出了杨柳细腰,下人还得偷偷去赈灾棚打秋风,只换来个夏玉瑾用不甚好看的字体书写的“积善人家”牌匾奖励,挂在门口继续添堵。

    眼看岫水大户倾巢抗灾,灾民知道就算打劫也捞不出几颗米后,再无暴动。夏玉瑾见蒲师爷将各项事务主持得井井有条,全城上下再没有供他打劫的地方,只好作罢。海主事报告存粮节约使用,能坚持到皇上调粮来,他这才离开岫水,继续前往江北其他受灾的城镇。

    荒唐郡王和活阎王的名声传遍江北,人人自危。

    大家唯恐南平郡王亲自下手抄家,团结一心,大撒银子,施粥舍药,务求用最小代价让所有灾民能坚持最长时间。

    结果夏玉瑾过境,处处气氛融洽,官民互帮互助,除了叶昭还出去砍几个地痞流氓,剿几团土匪恶霸外,其他事情都有经验老道的海主事出头处理,没人敢劳他费心。

    顺利赈灾的背后,江北官场对他恨之入骨,大户人家谁没有几个做官的亲戚?

    雪片般的信件飞向上京,哭的有,骂的有,穿小鞋的有。

    生活糜烂、不务正业、荒淫无道、残暴狠辣、游手好闲、戏耍刑法、滥杀无辜、豪取强夺、纵容手下上青楼、乱断糊涂案、不闻民间疾苦,日日美食美酒……

    朝廷外,谣言四起,南平郡王的所作所为都被夸大了十倍去说。

    朝廷上,文武百官卷袖子,齐声开骂。

    所有能想搜罗到的罪名统统都有,就是没一个说好话的。

    做官能做到人人喊打真不容易。

    皇上在御书房对着半人高的奏折,压力很大。

    临行前,他担心江北官场不听话,欺上瞒下,所以暗示夏玉瑾可以随便些,强硬些,再让比较稳重的叶昭跟着,剿剿匪,吓唬吓唬官员,顺便预防夏玉瑾胡闹过头。

    没想到,做事正经的叶昭居然镇压不住那混小子,还陪他不正经,结果比预计目标省了更多钱,却闹得人神共愤,斩贪官,敲诈大户就算了,哪有赈灾其间找媳妇喝花酒,游山玩水,还叫歌姬作陪的?钦差大臣底线在哪里?好歹也要顾及一下皇室脸面和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啊?

    面对愤怒的官员,沸腾的社论,大秦当家人脑袋上头发都在一缕缕掉。

    皇上担忧地问宋贵妃:“大秦开国先祖们,没有那么年轻就秃头的吧?”

    宋贵妃揉着他的脑袋,温柔小意道:“是陛下忧国忧民,更有圣君的模样了。”

    皇上咬牙切齿,拍桌怒道:“都是那混球害的!等他回来!看我!看我……”

    宋贵妃掩唇一笑:“怕小郡王就等着你收拾呢。”

    一头打不怕骂不怕的死猪,能怎么收拾?

    皇上仰天长叹,满肚子气忽然泄了,他无比怀念夏玉瑾小时候的模样。

    那时候夏玉瑾的脸蛋长得比女娃娃还好看,粉雕玉琢,乖巧懂事,又兼身体柔弱到极点。当时的皇后,现在的太后对他格外怜惜,长期召来皇宫住着,让御医十二时辰跟随,名贵药物喂养。那时皇上还未登基,经常去给母亲请安,见雪团一般的小人儿,在暖和的春天里,还要病猫似地缩狐裘里,却从不悲秋伤月,喜欢笑,喜欢说话,声音好听,脾气软糯,上至太后皇后,下至宫女太监,真是人人喜欢,人人疼爱。

    可是长大后……

    那个乖巧可爱,会甜甜叫他“皇伯父”好娃娃怎么就变坏无赖了?

    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奴才教坏的?

    皇上很想揍人。

    他连连下旨,催促远在江北的无赖玩够了就快快回来,待回来后按最初计划唱黑脸,将他削官免职,丢在家闭门思过,检讨罪行,已安抚所有官员百姓,也算是有个交代。

    可是另外一件事,也被逼上眉梢。

    南平郡王名声不好,可以胡来,天下兵马大将军却不能胡来。

    战事初平,大家惊恐未定,对叶昭女扮男装为官,只是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