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第一百八十四章 究极战略(1/3)

    兵部尚书吕好问的意思,是假借西夏之手,借鸡生蛋,一来试探西夏对大宋是否言听计从,二来可以为大宋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李纲反对说:“不可,无论西夏还是蒙古,一个是友军,一个是自己人,不可自耗。况且还有金国虎视眈眈,搞不好,会把千辛万苦获得的朋友拱手推向敌方阵营。”

    李纲的顾虑不无道理,如果西夏对大宋借鸡生蛋心生厌恶,或者蒙古部得不到有效援助,势必损伤西夏和蒙古两地对大宋的信任,到时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就不好。

    吕好问惭愧道:“下官愚钝。”

    屈平道:“臣也赞成援兵蒙古,但是怎么个出兵法,还须细细考量。”

    “但说无妨。”赵构听屈平说考量,心中一定有了预案。

    御书房内悬挂着一张已经探明的天下地图,而不是屈平画的那张世界地图,因为那张地图已经作为最高级保密文件收存起来。还有一个不能让它面世的原因,是屈平画得实在太难看了。

    屈平走到地图前,指点说:“第一路,出兵经由西夏援助蒙古西路,共剿乃蛮部;第二路,命忽图剌着力挥师东进,直指金国北京临潢府;第三路,也是中军主力,由我大宋主力直破长城防线,直捣黄龙;第四路,同援蒙部队一道出关,绕到长城后面,由西向东由云朔二州东进;第五路,邀西夏军同第四路军一道东进。五路大军各破金国北京、西京、中京,继而一举歼灭金国!”

    众人哗然,这是要展开宋金大决战的节奏吗?

    兵部尚书吕好问道:“大人,现在就大决战,会不会准备不足?”

    屈平毅然道:“现在是建炎七年又五月,不是靖康年了,就该在我们士气正旺,而敌人又不曾设想大决战到来之时,杀他个措手不及!”

    赵构听了屈平的宏伟战略,有些蠢蠢欲动,问:“爱卿谋划灭金之战已久了吧?此举非同小可,可有十足把握?”

    “谋事在人,虽无十成把握,八成也是有的。”屈平信心满满地说。

    李纲老成持重:“永国公可否列举一下从何而来八成把握?”

    屈平分析道:“第一,君臣团结,四海归朝,天下一心。第二,轻徭薄税,勤农精政,广开商路,资蓄殷实。第三,兵强马壮,士气正旺,一鼓作气。第四,在全国冶炼高手的帮助下,我们已经研发出目前最坚固的炮膛,已无需担心久用之后炸膛的危险,而且,臣发明的手雷已经研制成功,已大批量生产。手雷配合改进版床弩远距离弹射,威力无穷。神机营已经扩充至三千人,即便是拿金国练手,也足以所向披靡!”

    赵构拍手叫好:“爱卿前两个月就说有惊喜给朕看,原来就是这个!太好了!”

    李纲道:“单从军备上来比较,我军七八成配备了连弩,远胜于敌人的弓箭,攻城床弩及投石车,也胜于金国,加上大炮、手……”

    “手雷。”屈平提示道。

    “加上大炮手雷这等神器,还有西夏和蒙古力量,场面上已足够震撼了。”李纲接着道。

    屈平说:“西夏出兵与否,无所谓,只是顺便带一下他,咱们吃肉,看他愿不愿意喝汤。”

    赵构跃跃欲试道:“爱卿都赞成出兵了?”

    吕好问见屈平和李纲都主张出兵,皇上也是激情满满,便跟着说臣无异议。

    “好,既然都无异议,那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爱卿,由你负责总后勤调度。军事指挥,由屈爱卿总体统帅,六部人马,各安其职。”赵构命令道。

    “是!”三人领命。

    赵构问屈平:“抑之,五路人马,除去蒙古与西夏部,其余三路人马,各由何人统帅为善?”

    屈平早就有了腹案,便道:“三部人马,第一路援蒙军五万人马,由张俊将军统御;第二路经西夏迂回至长城北面东击金国,五万人马由杨再兴将军统御;第三路,合河东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三地主力共计二十万,加上神机营三千部众,由臣统帅,韩世忠将军、刘光世将军、岳飞将军为副帅,各领其兵。”

    皇上与李纲、吕好问微微颔首,屈平点的这几位大将,都是大宋目前一等一的统帅,各个都是能够威震一方的将帅。有他们出马,可保灭金无虞!

    “兵贵神速,更求合力一击,方能致命。所以,应马上传命蒙古、西夏各路行军。但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此二路军马,他们最多起到牵扯的作用。张俊先一步出击乃蛮,一个月后,杨再兴接着出发,假装援助张俊,到了西夏,配合第三路军在约定的时间,斜刺里攻向金国。此时若无意外,蒙古西面乃蛮部应该基本平定,忽图剌向东攻击几个小部落,应该没有大碍。到那时,金国四面受围,咱们只需瓮中捉鳖!”屈平详细补充列举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