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坚不易(2/3)

恨地说:“金军这样肆无忌惮地发射投石、箭矢,难道不怕弹尽粮绝吗?”

    汪智全说:“延庆城中还有几座山峰,这石头,怕是一时半会儿用之不竭。”

    江伯严道:“元帅,末将请求神机营大炮向前一试。大炮射程近三百步,即便朝城墙上射击,再往前五十步便是。咱们大宋的投石机也不过二百步距离,他们的顶了天一百八十步。”

    岳飞说:“根据刚才的经验,金军投石机最远范围确实在二百步以内。”

    屈平说:“我顾虑的不是大炮能不能击中敌人,而是大炮打完了,攻城部队能不能顺利攻上去。”我爱电子书

    岳飞说:“照这情形,确实不好攻。”

    “在城下二百二十步先筑土基,高度约三丈,到时大炮与城墙高度相当,还不是看着他们打!”汪智全说。

    屈平首肯道:“说得对,不枉我让你统领神机营!有了高台,城墙上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到清清楚楚了。”

    说干就干。

    很快,十八座三丈见高的炮台在金兵的眼皮子底下建造完成。

    虽然金军用投石机试探攻击,但是结果还差着十来步距离,无论如何都够不到了。

    完颜宗弼还以为宋军要搞什么祭台之类,直到十八门大炮被推上了高台,他才恍然大悟,惊出一身汗。

    “找地方躲避!”完颜宗弼下令没多久,一发发炮弹就朝城楼上招呼而来。

    城上的投石机成为第一目标,床弩也顺带遭了殃。金军虽然尽量找掩体躲避,但是城里集结了茫茫多金兵,多少都免不了死人。

    城楼的木质结构在炮火下也着了火,熊熊的火焰让金兵更加胆颤。护城河的吊桥也被击中,燃烧着散落一地。没有了吊桥,进城出城都困难。

    就在大家眼看胜利就要来临时,汪智全说:“元帅,炮弹还剩三十余发……”

    众人鸦雀无声,关键时刻,怎么就掉链子了?城门都还没破呢!

    大家默默地看着屈平,屈平心中惋惜,说:“用剩下的炮弹,将地面的拒马炸出一条道来!”

    “是!”汪智全依命而去。

    “再留两发炮弹备用!”屈平在后面喊道。

    大家的心情一下由高到低,怅然若失。

    大家也都明白了为什么大炮不分配到各路军,因为消耗实在太大,已目前大宋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起满堂开花的局面。

    但是,未来肯定可以。

    屈平黯然说:“接下去,回归原始的冷兵器时代了……神机营还有手雷,也够招呼他们的!”

    大炮炸出一条道,一万宋兵头顶护盾,扛着沙袋,奋勇冲向敌城。只有填满了护城河,才能靠近城墙,才能有希望越上城墙。

    金军延庆城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架投石车,即便如此,它还是充分发挥着余勇,不断地朝城下的宋兵投下巨石。

    宋兵顶着盾牌,就像一条条背着盔甲的百足虫,义无反顾地冲向护城河,将沙袋扔在护城河里。

    如此反复往来,必须先填满护城河。

    金兵箭矢不管用,唯一的投石车实在是杯水车薪,只得让宋兵冲到护城河旁,等宋军靠近,便轮番地用石头攻击。这时候箭矢也可以派上用场,三排弓箭兵轮流朝城墙下射击。

    宋军首要任务是用沙袋填满护城河,即便有盾牌护着头顶,还是免不了被击杀的可能。

    二十米宽、四米深的护城河要填满,如果要两米的路宽保证通行,就需要填满一百六十立方米的空间。

    为了保证进攻速度和安全,沙袋必须控制重量大小,最多也不会超过半个立方米。

    因此,要在这条护城河中填平出来一个两米宽的路基,理论上起码要三百二十人次。

    不过还好宋军人海茫茫,经过一万人不懈地努力,前仆后继,在献出了一两千生命之后,终于将护城河填出一段五十米宽的路出来。

    之后,宋军扛着攻城梯奋勇冲向城墙,只要将攻城梯架上城墙,踏上城楼不过是时间问题。

    宋军的投石车也早已快速地进入攻击阵地,轮番地将大石头朝城上砸去。除了投石,还有火炮。在原始的火球内部装上火药,等到火球投掷进了敌军阵中,刚好点燃里面的火药,经二次点火的炸弹便砰的一声炸开来。

    即便城墙被巨石、火炮击打得满目疮痍,城上火光四起,但是金兵们仍旧骁勇抗击着,毫无退缩。

    延庆府之战,便是宋金战役的转折点。

    如果宋军胜利,将宣告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下面的金国土地便一览无余的裸露在宋军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