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第二百一十七章 激流勇退(1/3)

    吴贵妃用纤纤玉手轻轻堵住皇上的嘴,说:“皇上,汉蒙联姻,从大局上来讲,确实可以体现双方和睦,进一步巩固汉蒙关系。从蒙古单方面讲,这或许对他们来说,真是一刻定心丸。既然是他主动提出的,皇上何不却之不恭?”

    “爱妃真是识大体。只是这样一来,朕担心爱妃……”

    “皇上,您不只是臣妾的皇上,更是天下人的皇上。所以您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天下人做榜样。臣妾能得皇上眷顾,已经很满足了。”吴贵妃真心说道。

    赵构感动至极,当下便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吴贵妃的宠爱,想让她多生几个皇子。

    因为现在大宋国境广袤,原来的前线已经成为后方,赵构决意除云南王、吐蕃王、忽图剌各回各地之外,其余王侯元帅都留京参与议政,军队暂由下面的大将们各自统领。

    京畿四路、各大府城、长城关口等重要关隘,成为新时期的驻军要地。

    新时期的防御阵地,主要在西南、西北边境,以及东南沿海港口。

    在最新的军事会议上,襄王屈平向赵构建议:

    “设立四大军区,第一京畿军区为重中之重,主要做好保卫京城工作;第二燕云军区,守好古老的门户不能松懈;第三成都军区,主要震慑西南诸国及吐蕃;第四陕西军区,警戒西夏及西辽。

    再由四大军区向边疆辐射,设立军分区。由皇上统掌兵权,各大元帅作战略指挥,轮换分管军区,各军区由大将统摄,逐级统领。皇上及各位,意下如何?”

    屈平的这个提议一经说出,众将便心知肚明,并且暗自揣摩起来。

    这个方案执行下去,就表示各大功勋王侯都没有实际军权,自己带领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部队,都有可能成为其他人的部下。

    屈平这是要为皇上释兵权啊!

    赵构内心有些紧张,这等于是架空了大家的兵权,最下面的士兵要行动,要经过最高级皇帝的手谕,中间的将领只有临时指挥权。

    赵构不知道屈平为何有这种壮士断腕的勇气提出这样大胆的方案。

    “根据自古以来的经验,此举为国为民,对皇上对大家来说,都不失为一个好方案。”屈平提醒大家,自古因兵权而死的人难道还少吗,“大家举手通过吧。”

    屈平说完,自己先举了手。

    随后,岳飞、韩世忠等也跟着举手,最后以全票通过的结果将这个方案定了下来。

    天下说到底,还是代天执政的皇帝最有权位,况且如今皇上正在面前龙视眈眈,谁敢不举手。不但要举手,还要争先恐后。

    赵构欣慰地说:“爱卿们能有如此大局观,朕心甚慰!这一定是一项利国利民安邦定国的千秋长远大计!”

    屈平又建议:“诸位别以为不实际掌握军权就没事做,臣建议增设三部由诸位分管。第一,总参谋部,负责研究作战计划;第二,总后勤部,负责后勤保障;第三,总政治部,负责将士们的科教娱乐及思想武装。

    这每一个部门,都是我们打胜仗的保障!军区在和平时要加强训练,模拟战争演练。参谋部是作战的大脑,军区训练就是锻炼战士们的坚实体魄,后勤部是保障战士后顾无忧的根本,政治部就是武装战士思想。这样的大宋军队,才是一支从外到内全方位武装到的坚兵!”

    屈平的这套提案,完全是模仿后世的军队设置。但对于这里的其他人来说,却好像听到天书一样,惊奇不已。

    但细想一下,还是奇妙无比!

    刘光世赞叹道:“襄王爷,我老刘第一个服你!”

    韩世忠也说:“真是太完美了!”

    岳飞说:“襄王还是一如既往地语出惊人啊!”

    杨再兴说:“绝妙!皇上,臣建议将襄王当年训练京畿路军的方式在全军推广,京畿路军在灭金的每次战役中,都勇当先锋,作战勇猛,能以少敌多,确实没辱没襄王的苦心!”

    赵构见大家一派祥和群策群力,高兴得一连说了三个好。

    会议结束之后,屈平借故单独留下来,有些事情还要向皇上申请。

    赵构见屈平单独留下,知道他肯定还有什么私事,便问:“抑之还有什么事就说,跟朕还客气什么。”

    屈平当上襄王之后,赵构依然称呼屈平为抑之,可见赵构对屈平的亲近,加上两人又算是沾亲带故的,关系更进一步。

    屈平说:“今天臣提出的方案,虽然大家都一致通过了,但事出突然,臣担心大家误会我是帮皇上卸磨杀驴。而且臣本已无部众,现在又提出增设三总部,恐让人非议臣要变相揽权。”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况且人心隔肚皮,保不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