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整华夏,等同于再造。
这其中必然是千难万险,甚至于让新生的帝国出现大规模的动乱。
一些守旧的臣子,自然是不愿意见到这一幕发生,如今大秦帝国席卷八荒六合,在他们看来,此刻功成名就,到了论功行赏,主宰天下的时候了。
观念不同,自然是彼此之间的想法不同。
哪怕是面对始皇帝,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坚持,想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政冶家,但是秦歌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
和这些人相比,秦歌身上缺少一种属于政冶家的风骨,若是始皇帝坚持,只要是坚持三次,秦歌就会在瞬间倒向。
有一个词,更好用来形容秦歌。
那便是政客。
说到底,秦歌在骨子里终究是一个商人,无利不起早,早已经是天性,他没有作为一个政冶家的伟大情怀。
这便是秦歌与朝廷之上,很多人不同的原因。
.........
“臣赞同祭酒之言,盘整华夏,再造河山势在必行——!”
作为法家的灵魂人物,激进派的代表李斯在这一刻开口了,这一刻,在朝堂之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嬴政目光如剑,望着争锋不断的群臣,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他不在意群臣拉帮结派,也不在意群臣在朝堂之上争锋相对。
他只需要在关键之时,群臣对他俯首,他拥有乾纲独断的能力便可以。
就在这一刻,嬴政断然开口,道:“华夏大地畛域阻隔,关卡林立,道各设限,币各为制,河渠川防以邻为壑,辄于外患竞相移祸,不盘整华夏,无以彰显大秦帝国之万世辉煌。”
“这件事势在必行,等到朝局稳定之后,即可施行——!”
盘整华夏,重整河山,这是嬴政思考许久的事情,不容拒绝,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大朝会之上直接提出来,而不是私下商议。
.........
“诺。”
点头答应一声,群臣在也没有了声音,这件事被嬴政一锤定音,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如今大秦刚立,当颁布法令,举国上下一体同法,这件事由廷尉府以及国正监负责,御史大夫三署负责,以廷尉府为主,争取在三年之内逐步推进秦法。”
嬴政对于冶国一事自然是早就深思过了,他心里清楚,不管如何,依法冶国是必须要坚持的,而且这是大秦帝国的信仰,绝不会动摇。
“诺。”
“教育署负责书同文一事,冶栗内史负责丈量大秦帝国之中的田地以及人口,博士学宫负责行同伦一事,丞相府负责统一度量衡以及车同轨一事。”
“太尉府整合大秦三军,对于各大郡县的驻军以及大秦锐士以及楼船士进行统计,朕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一刻,嬴政虎目之中光芒大亮:“同样的为期三年,诸位爱卿有何要求,可以直言!”
........
“臣等遵诏。”
今日的朝会,几乎全部都是决定。
毕竟关于这一点,大秦君臣早已经商议了许久,甚至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着今日大朝会的进行。
..........
见到嬴政与群臣在一些事情之上争论,秦歌低着头,在长案之上发呆,他心中有些无奈,没有想到事情依旧是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秦歌的打算之中,等到大秦帝国建立,皇帝即位之后,教育署将会忙碌自己准备已久的事情,而盘整华夏,重整河山的这些事情之中,他不想参与。
亦或者他不想直接参与,他只想在其中赚钱。
毕竟天行资本可是建立了天行建筑,而且还是与尚工坊合作,可以说是这些大工程十有八九会落在他的手中。
这一刻,伏在长案之上的秦歌,仿佛看到了一座座金山在朝着他招手。
对于推行书同文一事,秦歌心中有些无奈,他心里清楚,这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中原大地这么大,而且道路难走,想要推行小篆,可谓是难上加难。
.........
半个时辰之后,朝堂之上的声音小了,而这一刻的秦歌,都有些睡着了。
在他看来,这些人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在一件事情之上扯皮,明明就是一句话就能够决定的事情,偏要为了看彰显自己的态度,扯来扯去。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可以一一说来,若是没有,今日朝会就此结束!”嬴政语气一顿,看了一眼趴在长案之上的秦歌,道:“对于今日朝会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