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在五岳大陆

第二卷 河间风云 第239章 如此结案(一)(1/2)

    而此案涉及税司衙门的重要物资管理条例,属于特别法令,至于如何量刑,闫孜湖确实需要跟税司衙门的人商量一下,两边都有对此案的审理权,量刑多少是需要协商的,毕竟需要保持一致(性xing)。

    打完之后,丁飞烟这个女牢头就在现场,很自然的将曹氏领走,这真是上上下下一条龙服务,曹氏这次城衙一(日ri)游绝对是的贵宾级待遇。

    须臾,也有差役把曹坤和吴尤也被带了下去。

    自始至终,吴尤基本没怎么发言,他好像迷迷糊糊,还未睡醒的样子,高捕头曾在闫孜湖耳边私语,讲诉了在曹家抓捕时的状况,众人皆以为此人昨夜虚耗过度,没有气血,精神不济,并不理会吴尤。

    在一旁旁听的吴氏老夫妇见儿子如此这般失魂落魄,心疼不已。

    宴菟儿招呼差役莫要为难吴尤,这些差役平常都在街上行走,吴家面馆离城衙又不远,常在那里吃喝,都是老街坊,纷纷劝慰吴家老夫妇,表示不会为难吴尤。

    众人步入后堂,这案件审理量刑,趁着大家都在,闫孜湖决定早点定下来,毕竟这是夫人安排下来的事(情qing),怎么决断,有小县主在,以后也好有个说法。

    由高捕头领着进来的税司衙门的管事唐忠年,路上他从高捕头那里也得知此事前后经过,心中打定主意,不参与其中。

    关于(禁jin)酒条例,实际上是通政衙门的事(情qing),布告下去,各个酒馆就都改名茶肆了,像李远这种酒贩子就得把酒搁在院子里,不敢外卖,一般来说,这种条例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法令,主要应对的是前几年的饥荒,现在随着饥荒和疫病逐渐散去,监管已经很宽松了。

    作为税司衙门稽查酒贩子走私,也能从中赚一笔,但特意去查宴湖城的商户,让人家倾家((荡dàng)dàng)产,这种事(情qing),大家也不会刻意去做。

    外衙的工作越来越重,以前办公地点已经铺排不开,就买了旁边的民宅,作为典狱和税司衙门以及巡检的办公场所,税司衙门的差役大多在码头执勤,自有专门的地点,唐忠年不过是在外衙的联络官,主要跟主簿主计他们接洽,算是个闲差。

    唐忠年到了后院,就看到小县主、闫孜湖、池仇以及吴氏老夫妇,正站在那里说着什么,不由得咳嗽了一下。

    众人停下话头,寒暄之后,高捕头也参与进来,虽然他实际归推官下属,只不过典狱负责判罚,高捕头在推官那里领俸禄,但是办差的“跑腿钱”可是从典狱这边出的,此案他晓得是给夫人办差,并没有多少油水,但案子办下来了,好歹也得给底下兄弟们一个说法,于是他站在圈外,确保自己的脸被闫孜湖看到就好。

    几个重要人物到齐,大家也就开诚布公的谈论起来。

    这案件的判罚很简单,曹氏贩卖私酒,自有条例定罪,一般来说这经济案件,自然要根据涉案金额来量刑,按理曹氏屯的私酒并不算多,满打满算也就二三十两,偏偏她自己翻了二三十倍,那么涉案金额大家轻松的定在了六百两,这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了。加上两个从犯的罚金,一人定一百两,算起来也有八百两了。

    另外吴氏夫妇不过是个小民,听了小县主的劝,又为了让儿子吴尤甩脱曹氏,才做了证,算是证人,有功的一方。

    老吴头缓缓道来,他们吴家已无积蓄,这些年,面馆交给吴尤打理,实际上都是曹氏把持,此女经营不善,又非要扩大经营,把家中老底都给败光了,老两口最后一点棺材本,也被掏出去买了葡萄酒,只有那个店面按照市价也就二百两。

    倒是曹氏的三角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也算齐全,平心而论,建造的时候也花费了两三千两,但是常年不打理,除了一幢小楼还算齐整,其他的几个楼阁早就破败了,甚至都有漏水现象,论风水也好,论成色也罢,都只能说是个破败院子,关键这几年还传闻闹鬼,那一片地的房子是有价无市,根本没人接手,三角院也不例外,就算当作赔付,这变不了现,也没啥子意思呀。

    方才唐忠年进来之前,众人商议着尽量不动吴家面馆,确保吴家功过相抵,也有个安(身shēn)立命的地方,只把三角院充公,再((贱jiàn)jiàn)卖出去就算是三五百两也好,但唐忠年常年跟税打交道,知道那里卖不动,说出他了解的(情qing)况,大家也是一筹莫展。

    “这曹氏金银首饰应该有一些吧,变卖了如何?”闫孜湖看着高捕头,征询道。

    高捕头一脸无辜的说道:“别说了,现银倒是有五六十两,但这女人首饰真的是少的可怜,倒是衣服多的很,五颜六色的装满了好几个大柜子。”

    这首饰相对恒价,这衣服嘛,没法提,买的起的从来不屑于穿二手衣服,何况还是个犯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