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
若是这样来看的话,在真正意义上,右匈奴的控弦之士,将会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
那也就是,三十万之多。
三十万骑兵,光是这种数字,就能够让天下间的任何一个国家在听到了之后都会心神一震,因为即便是以骑兵立国的北艮帝国,他们举国上下的骑兵总数,估摸着最多也就只有这个数字了。
而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底牌的原因,所以这也就使得了右匈奴在面对着赵国的时候,也是选择了肆无忌惮的侵略袭扰。
因为在右匈奴看来,他们的这个新邻居完全没有北艮的魄力和硬实力,完全就是一个软柿子,可以任由他们右匈奴去拿捏。
倘若匈奴要是以全盛时期的势力出现在赵国边境的话,甚至于这些匈奴人都是会想着侵占整个中原。
因为全盛时期的匈奴,那可是就连北艮帝国都要严阵以待对付的对手,更何况是一个在中原的赵国呢?
百年的袭扰,让赵国边境苦不堪言,纵然是历代赵王,都是想要拔掉这个自己身边的恶邻,可是每一次的无功而返和随即而来的来年袭扰,却是狠狠的打击着赵国上下的士气。
作为赵国名将,赵奢自然也是参与过针对右匈奴的战役之中,只不过,每次能够对其起到的用处都是少得可怜。
赵奢是一个善于统帅骑兵的将领,而在他的麾下,赵国轻骑即便是涌出三万之数,却也是很难抓得到匈奴的尾巴。
看似简单,可是这确实极为的困难,因为赵奢的做法,好歹是可以让右匈奴选择避而不战,可要是换做赵国其他将领的话,在他们的手中,赵国轻骑甚至都是会弱与右匈奴一头。
赵奢也并不是没有办法能够对右匈奴展开打击,只是,赵奢的那些计划和想法,却都是因为国内一些人的攻诋而无法实行。
而每次在赵王的命令下,临时挂帅前去对付匈奴的赵奢,能做到的也就只是撵走那些匈奴罢了。
赵国实行不了他的那些计划,他赵奢着实是没有什么好法子能够对匈奴展开打击。
冒险挺进的法子,赵奢不会去做,因为他是一个谨慎到甚至有些胆小的名将,那些孤军冒进的行径,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因为这万一要是出现了什么意外的话,他赵奢着实是自感有些亏欠。
当然,直到赵括的出现,右匈奴至今,也是有着约莫一个时代的时间,再也没有主动的对赵国展开袭扰了。
赵括与他老爹赵奢不同,赵括这个人,也不知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怎得,那胆子,可是大得很。
首次充当都统随军出征面对匈奴,便是选择了孤军冒进,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赵括一人率领不过五百人的骑兵队,竟然是穿插捣毁了近乎数倍与他们的敌军,并且在第一战,赵括便是手刃了右匈奴的一位三千户,拿着这个三千户的头颅潇洒的率军折回,在返回的路上,赵括竟然也是顺手的将右匈奴用来放牧的一块草原给洗劫了一通,用不过五百人的骑兵队,在覆灭了数倍与他们的敌军,斩杀了三千户之后,损失不过两百的情况下,在回到赵国大营之时,赵括竟是牵着上万牛羊而归。
这般的风景线,在当时也是震惊赵国上下。
就连作为当时作为主帅的赵奢,也是心中一惊。
他这个当爹的自然是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天赋不错,可是首战便是有着如此的斩获,这还真是,还真是让人感到有些惊讶了。
虽然这一战并不能算得上是什么大功,可是光是靠着那个右匈奴三千户的首级,便是使得了赵括从都统的位置上,一下子便是成为了赵国的骑都尉,手中直率千余赵国轻骑,堪称赵国年轻一辈中的一个冉冉上升的新星。
有的一提的是,在当初赵括首战的时候,他那时,不过才十五岁。
在此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面,在赵国每逢与右匈奴展开战役的时候,赵括皆是参与其中,并且也是屡屡有所斩获,恍惚之间,在一次由赵奢再度挂帅反攻右匈奴的时候,赵括那时也已经是坐上了校尉的位置,手中掌管三千骑。
在那次反攻右匈奴之时,赵括主动的向父亲赵奢提出了分兵而攻的想法。
虽然平日里赵奢极为的保守谨慎,但是在面对自己的这个冒险精神十足且也是屡建奇功的儿子面前,赵奢最终也是选择了同意。
最后,在赵奢的意思之下,赵括领着约莫五千赵国轻骑与赵国大军分开,携带不过三日的干粮,便是一头扎入右匈奴的境内。
若是换做其他人做出这种刑警的话,他们最后的下场,往往差不多都会似是一个无头苍蝇,可是赵括确实不同。
赵括也不知道是运气加身还是如何,在手中没有任何地图的情况下,他先是碰巧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