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环宇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他不知道下了船之后行程这么赶的原因是整个团队为了节省中山站物资开销,在破冰船上做的修整,而不是到中山站休息一天才做的修整,其实船员是提前一天就开始装卸物资了。
而且,王环宇不知道的是,他只能在昆仑站转一圈就会被“送”回去,全队都只把他当成一个疯狂的旅游者,不是探险家。
飞龙科考队参与了天朝绝密量子卫星计划。最先发射的“天枢号量子卫星”有别于环绕整个地球极地飞行的NASA的极地卫星,它是量子级卫星。
“天枢”卫星是“紫薇星辰”系列计划里面最重要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两极量子通讯载荷设备,是未来20年连接天朝所有量子卫星当中覆盖地球面积最大的肱骨。
“紫微星辰”计划,是通过连续发射7颗量子卫星及14颗通讯卫星来实现真正的全球无死角通讯,保证信号直接抵达南北两极,全天候、全时段支持沟通无极限,地球不失联的计划。
赵灵兮开发的量子端,是全球第一个不需要任何充电设备无限连接通讯设备,这个设备在常温状态下可以保障你在地球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联系到终端持有者,不管你在地球的地心还是在珠穆朗玛峰上,量子通讯不受天气状况和地面气流的影响。
只要量子卫星飞跃终端头顶正上方,以毫秒计算,地对空传输能够无间歇准时送达消息,而且这种加密方式没有任何可能被破解,因为它不是由密码构成的,完全依赖量子纠缠技术。
天朝人已经领先全球在中山站秘密设计建造了量子卫星信号转接设备,而她跟着大部队前往昆仑站,则是为了建立第二个量子转接备用地面基站,量子纠缠信号转接基站建设成功就会立刻测试并投入使用。
由于昆仑站有别于中山站,是位于南极中心冰穹A制高点的位置,在南极夏季的平均气温也是零下30度,刨除物资运送耗去的时间,一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仅仅2个月时间。而且过了夏季的两个月,所有的队员都要撤离,因为撤离在路上都要花去1个月的时间。
所以别看南极夏天11-第二年3月的时间好像很长,实际上每一天的行程都十分紧张。
王环宇这种作妖级别的“驴友”,是绝对不可以在昆仑站驻留超过3天的。他花了大钱,可以真正的体验一把深入南极大陆的生活,感受世界之极之间人类的渺小,可是当先遣物资运送完毕,科考队正式投入工作之后,他必须滚蛋。
赵灵兮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昆仑站,不是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是她结束南极考察项目之后才回去的,这一点,连徐先生都不知道。
赵灵兮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南极夏季终结时前往地球的“极点”阿蒙森-斯科特站,同时,她也做了两手准备,在去不了阿蒙森-斯科特站的情况下,前往地球“冷极”俄罗斯东方站,她是为了可能前往东方站才学习的俄语。
赵灵兮在车上眯了一觉,这一觉她又睡了4个小时,正好到了换班时间。
昆仑站准备在南极短短的2月夏季时间里建设飞机跑道,这次破冰船运载相当多的重型设备,重型设备都在身后,要再整备2天以后才出发。
先遣部队带着科学家和生活物资进入昆仑站,随后,极地履带车要在这条线路来回往返1趟,重型物资来回往返一趟的时间就是2个月。
前方抵达她的第一站泰山站还需要2天的时间,所以,即便一路顺风,天气晴好的情况下,要顺利抵达昆仑站单程最快也需要10天的时间。
初次建设昆仑站的时候,一趟单程就花去18天的时间,当时动用12辆雪地车运送600多吨物资到冰穹A,每个雪地车拉4至6个雪橇,整个车队长达两公里,如同一列火车。
现在基地已经建起来,就可以派先遣队伍驻扎,这样节省队伍来回耗费的时间。
每一个队员都要涵养体力,以备不时之需。
王环宇就是很倔强的人,第一天上路,他先钻出了大型极地车,然后扶着赵灵兮的腰抱她下车,在赵灵兮跳下王环宇怀抱的一瞬间,王环宇抓住她的胳膊说:“注意脚下……赵小姐。”
赵灵兮瞬间跳下车,瞳孔放大,扭过头,对他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估计对方看不见,因为她脸上带着护具。
她打开耳麦回答到:“bingo。看在你跟到这里的份上,我可以奖励你问我一个问题的权力。”
昆仑站第十科考队飞龙队长陆澈看着赵灵兮下车了,一边解开裤子撒尿,顺便对副队长徐正发着牢骚:“等昆仑站的机场修建起来之后,就不需要再地面跑这样长的时间了!”
副队长徐正也趁着女队员都下车的时候解决个人问题:“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