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冷颜公主

第146章 瞳孔微缩(2/4)

防边关之事,提防东陵与大楚。”

    幽远低沉的话,无奈尽显,言语之中,似也话中有话,给人一种极是无奈而又压迫之感。

    思涵神色微动,低沉而道:“侯爷的这番话,本宫自会记在心底。只是,而今本宫既然也是来了,便也想问问侯爷,你此番辞官归隐,甚至来不及等本宫批准便要不告而别,这其中之意,你究竟是因身子的确不适,欲要迫不及待的出京归隐,还是,别有缘由,被逼无奈之下才如此急促的想要离开京都?”

    这话一落,思涵落在他面上的目光越发深沉撄。

    忠义候眉头一蹙,皱纹密布的面上仍是挂满无奈。

    待兀自沉默半晌后,他才长叹一声,“微臣,是因身子不适,欲想早些出京归隐罢了。这么多年了,一直呆在京都,不曾出去过,而待此际年老了,便想早些出去看看,走走,再择一处清幽僻世之地归隐。偿”

    思涵瞳孔一缩,心底骤然一沉,思绪,也一层层的起伏摇曳,平息不得。

    她并不信忠义候这话,只是,纵是满心的起伏与怀疑,但此时此际,目光静静的凝在忠义候那张无奈幽远的面上,她却也不打算再刨根问底。

    这位阁老之臣,对东陵也算是仁至义尽,而今无论他如何要极快的脱离京,是厌倦了朝堂纷争也好,是受人胁迫也罢,既是他已然做出了选择,她颜思涵,自会如他所愿。

    心思至此,满腹厚重。

    待得半晌,思涵才全数压下了心底的不平,清冷的目光,也稍稍放缓了半许,只道:“忠义候既是决定如此,本宫,自也不会拦你。只是,您终归为东陵阁老之臣,即便告老而去,朝廷也该赏赐万金,让你辞官之后,无后顾之忧……”

    忠义候眉头一蹙,未待思涵将这话言完,他忙道:“微臣未能对东陵出力,更还想不告而别,愧对东陵与长公主,赏赐之事,不敢居为,望长公主莫要对微臣赏赐什么,如此,微臣也可心安一些,不至于太过愧疚。”

    思涵神色微动,嗓音也逐渐幽远,“忠义候不必如此。东陵的规矩如何,本宫自也会按照那规矩办事,你身为阁老之臣,辞官归隐自该赏赐万金,忠义候不必觉得不安与愧疚,这些都是你该得的罢了。”

    说着,眼见忠义候眉头皱得越发厉害,思涵继续道:“即便不是你,而是对待其余辞官的老臣,本宫,也会按规矩赏赐。是以,忠义候不必觉得有何不妥。你此生能为东陵效力,对东陵忠心耿耿,自是东陵之福,而今要辞官归隐,好生过自己的日子,东陵,自也要对得起你才是。万金之事,本宫回宫便会即刻差人去办,最迟明日,便会差人将银票送至侯府。”

    忠义候目光起伏,眉头皱得极为厉害,整个人满身似是都透着几许掩饰不住的无奈与不安。

    眼见思涵坚持,他终归是叹了口气,随即强行按捺心绪一番,只道:“微臣,谢过长公主。”

    思涵目光幽远,低沉而道:“不必言谢,都是忠义候该得的罢了。只是,侯爷辞官离去,你与本宫,许也再难相见,倘若,忠义候以后怀念京都了,本宫与京都,自也欢迎忠义候归来。”

    说完,思绪嘈杂起伏,无心再多呆,话锋也跟着一转,只道:“这些日子,宫中政务繁忙,琐事极多,本宫许是无法亲自送侯爷出京了,是以,便先在这里,预祝侯爷一路顺风。”

    忠义候混沌的瞳孔起伏不定,待得思涵这话一落,他眼睛竟莫名的湿润开来。

    “长公主恩典,微臣愧疚难当。此生占据阁老之位,却庸碌一生,不曾为东陵真正的建功立业,而今得长公主如此厚待,微臣无以为报,仅也在此,望长公主与皇上以及我东陵上下安好。”

    “多谢了。思涵满目幽远的观他,低沉而道。

    待得这话一落,不再多呆,仅是出声告辞一句,随即便开始转身朝不远处的屋门行去。

    身后,忠义候未再言话,周遭气氛,也沉寂低迷,无声无息之中,竟无端透出几许厚重与悲凉。

    思涵足下行得极稳,脊背挺得笔直,待刚刚踏步出得屋门,身后,则突然扬来忠义候略微嘶哑厚重的嗓音,“望长公主与皇上安好,也望长公主,护好己身,望长公主谨慎行事,谨慎而为,也望长公主,定要,定要提防摄政王。微臣归隐后,自当日日为长公主与皇上祈福,为我东陵祈福,保佑我东陵,风调雨顺,盛世太平。”

    嘶哑厚重的话语,到了后面,竟隐约染着几许幽远与哭腔。

    思涵足下未停,也未回头,整个人淡定从容的依旧往前,奈何心底深处,早已是复杂沸腾,疑虑起伏。

    摄政王。

    这忠义候啊,终归还是说出了让她提防摄政王。

    曾也记得,当时她在别宫病重时,初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