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第一百六十四章 逆臣(三十六)(4/4)

英雄即流血又流泪。哪怕未来的威胁未必是老朱家,就算是那些儒家士人想要反攻倒算,也绝对没门!

    “当然,遵照众将例,孙可望亦前情可悯,然其以亲王之尊背叛大明,战时内阁断无宽恕之理,更不会接受其投降。”

    “自当如此!”

    几乎是异口同声,文安之和郭之奇便对陈凯关于孙可望的处断表示了肯定的态度,他们都是永历朝廷走出去的督师文臣,一个被其软禁半年之久,备受威逼利诱,另一个则是亲眼见证了孙可望的跋扈自雄,对这位秦王殿下皆是一个恨之入骨。待陈凯再看向钱谦益和张煌言,此二人亦是无比郑重的点头示意,他们显然也不能容忍一位大明亲王的叛国投敌!

    “我主张将这些全部写进战时内阁成立诏书,并公示天下。诸君可有异议?”

    “老夫没有任何异议,我等组建战时内阁行的是为国为民之事,心怀坦荡,自无不可对人言。”

    “正是如此。”

    见众人再无意义,便约定了待所有议题讨论完成后由钱谦益主笔写就请立战时内阁奏疏和战时内阁成立诏书,这亦是未来的内阁首辅大臣的分内之事。

    战时内阁筹备会议的会期计划是为三天,前两天的会议安排一致,即上午在黄鹤楼集体会议,下午会见士绅百姓代表,晚上自由分组讨论。而第三天则是上午进行最后的决议,下午举行会议闭幕典礼,李定国已经把祭祀用的“三牲”都运到了武昌府城。

    第一日上午的会议很快就结束了,用过午饭,他们稍作休息便要会见士绅百姓代表。当然,在用饭之前,还是要向明太祖的神主牌行礼,以示郑重。

    “行礼之前,我还有一个想法。”

    “竟成但请直言。”

    “我想,既然我等已经议定,由锁厅试进士铨选及咨议局会推六科给事中之议桉,那么今天下午或可向士绅百姓们透露一二,看看民间对此的反馈如何。”

    注:此据说是出自康熙年间的《文氏谱略》,笔者汗颜,未能接触到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