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

第八十章 川藏决战(7)插曲(下)机帆船,卷起千堆雪(1/2)

  “好大一支船队!”

  重庆府。

  重庆府城是四川首屈一指的大城,夹在嘉陵江与长江之间,从最东边的朝

  天门,到最西边的金汤门,方圆近三十里,还超过成都。

  六月份,正是江水浩渺、湍急之时,此时,莫说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了,就算顺流而下也要万分小心才是。

  不过有一支船队却完全没有受到江水丰欠、水流缓急、江里礁石众多的影响。

  放眼天下,也只有如今已经完全占据除了四川以外长江以北土地的大夏国了能做到了。

  大夏国占据湖北后,便将夷陵州改为宜昌,升级为府,并在那里设置了大型船场和码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夏国肯定会以此地为基础,徐徐进图川东鄂西之地。

  果然,在占据宜昌五年后,大夏国已经在此地拥有各类舰船几百艘,扼控宜昌到武昌一带的长江水面,如此强大的舰队,如何能只管顾长江宜昌以东江面,从去年开始,宜昌舰队一开始以三四艘为单位逆流而上,逐渐探索宜昌到重庆之间的航道,最后发展到以几十艘船队推进到庐州、叙州一带。

  此时的四川长江附近的三股势力,重庆的曾英、庐州叙州的曹勋、合江江津一带的王祥都都拥有不小的水上力量,特别是扼控嘉陵江、长江下游的重庆总兵曾英更是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

  不过,当大夏国的战舰逆流而上时,不约而同似的,这三股力量竟然都对瀚海军的船只视而不见,就当他不存在似的。

  于是,就在这一两年,瀚海军宜昌舰队已经将从宜昌一直到叙州的航道完全摸清楚了。

  这一日,重庆府城外面的长江江面上突然驶来一支庞大的舰队

  得到这个讯息,西南三省总督实际上是川东巡抚文安之、重庆总兵曾英都赶紧来到视线最好的朝天门城楼观望。

  文安之,一个年近六十的文官,宜昌人。

  曾英,只有三十岁,二十刚出头时,以书生之资主动来到川东先是担任守备最后做到了重庆总兵的高位,历史上的他做到重庆总兵才二十四岁完全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实力之强,恐怕还在川西的杨展之上。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死于鳌拜的弓箭之下后,张可望带着余部过江与曾英大战曾英不幸落水而亡,从而造就了大西军全数过江,最后占据云贵一带风起云涌十余年的局面。

  若是曾英不死,大西军多半过不了江最后只能亡于清军之手而重庆的曾英在杨展死后也会独木难支,最终不敌清军。

  没了大西军,南面灭亡得会更快。

  在那个当口,只有一个可能能拯救南明,那就是曾英与大西军联合起来但那是不可能的。

  曾英身材颀长,英俊挺拔人称“曾公子”,颌下三缕长须又称“美髯公”,看似一个书生实际一员悍将就是由于他的悍勇他先后收服了姚黄余部中的李占春、余大海、张天相、胡鸣凤等,声势之盛,连大西军带兵能力最强的张定国也只能隔着嘉陵江与他对峙。

  曾英的右脸颊有一条明显的刀疤,那是在张献忠入川后,曾英与之交战被张献忠亲手砍伤的,就是这条刀疤,倒是很好的掩盖了他出身书生的身份,陡然而增一股剽悍之气。

  刚才那句“好大一支船队”是文安之发出来的,曾英听到后却暗暗有些后悔。ŴŴŴ.GhXsw.Com

  “以前还是软弱了,前几年,若是牢牢卡住江口,不许大夏贼的船队往来,岂能有今日之盛?”

  不过他在内心也摇了摇头,大夏贼的船只并没有升帆,多半是用上了如今在大明境内传开的那甚“蒸汽机”,无须借助风力、船桨便能一日千里,还能逆流而上,遇到大型礁石又能从容避让,在这长江江面完全是无敌的存在,自己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其实,在靠近长江这一侧的几个码头,都停有大量的鸟船,有的还是三层的大船,倾力一击的话,未必不是大夏贼的对手。

  不过曾英还是忍住了。

  大夏贼此次西去,多半是与川西的战事有关,他们在半个月以前突入川西,与内讧的明军以及张贼连番大战,大有一统川西之势。

  不过他们眼下似乎对重庆不感兴趣,答案就呼之欲出。

  眼下,张贼正率领大军攻打叙州,庐州也是岌岌可危,大夏贼如此动作,肯定与川西的战事有关,目标不是庐州就是叙州!

  可惜眼下的明军,包括他曾英在内,都是一盘散散,虽然有四川总督、西南三省总督,都是徒有虚名而已,否则,若是这些力量有统一的指挥,全部汇聚起来,无论是面对大西军还是大夏军都有一战之力。

  此时的曾英心里已经有了“让大夏贼与张贼两虎相斗,自己作壁上观以收鱼翁之力”的计较。

  而一旁的文安之,倒是须发俱张,愤怒之色溢于言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