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御天之浮生驭梦

第七章 魁谷乡之行(3/4)

 老胡正在从锑锅中盛饭,旁边的老三把盛好的饭挨个递了过去。一面老三还招呼着说:“兄弟们开吃,别客气。”一时间大家也都动起筷子,有往锅里夹肉的,还有往锅里放菜的。

    等到众人午饭都吃得差不多时,老胡吃饱放下碗筷,抹了抹嘴开始讲诉事情的始末。

    十天前一行四人根据情报来到魁谷乡,情报说这里有几处清末的大地主墓,具体位置就要他们自己找了。

    几人先是在镇上打听,找借口说自己是来找祖坟的。在城里没打听多久,就得知清末动乱,军阀群起,四处抓壮丁,这里十二岁以上的人基本都被抓光了,只有少数几个躲进了深山才逃过一劫。

    不过乱世哪里有太平,刚出山又碰到军阀混战,镇子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几乎都走空了,出山后的年轻人怕被抓壮丁,所以各自往逃往滇南、粤州、香港等地。

    现在的本地人其实并不是本地人,而是抗战后迁来的,早年逃出去的也只回来几人,这些话就是从其中一个老人口中了解到的。

    不过他们还是从老人的回忆中找到了这片树林,老人回忆当时跟着家里的三叔和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这片林子中躲难的时候看到过一些坟,不过年代久远已经记不清位置。

    他们自是不能拉着老人来山上寻找,于是带着工具和干粮就上山进林子了。

    第三天他们在林子中转了好几圈,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在一处较平坦的地方发现了半截残碑,碑的另一半已经不知所踪,四个人见此都兴奋不已。

    这座普通的墓挖掘取物顺利完成,就在进行最后的掩埋工作的时候,老狗(就是头发蓬乱的那位)发现一个新墓。

    他本来打算从旁边不远的半坡上刨土来掩埋挖开的墓穴,因为挖坑就这样,挖出来的泥总是不够填回去。

    就在他拿着簸箕打算抬第二次泥的时候,一锄头下去竟然挖到了石头,被反弹的锄头震得手掌发麻。

    心里自是一阵骂娘,于是就从四周刨了起来,没几锄头就挖出了一个小石亭。

    老狗赶忙喊来众人,老三看过小石亭后,又四处转了一圈,断定这附近还有一座大墓,四人加速恢复好坟丘。

    然后开始在周围寻找,没多久就在半坡上边,面东的地方发现了痕迹。

    在半坡东面,有一处大面积塌方,上面的泥石都垮了下来。塌下来的泥土上都长了不少小树和草,看样子有个十来年了。

    老三当即决定挖开塌方看看,但是这工作量可不小。山地不比平处,泥土中混着大量石头块,不好用探铲查找,而且山高空旷,在不明情况的时候更不能用炸药。

    于是让老胡、老狗和老王三人动手挖掘,自己则回镇子上采购装备。第五天的时候,四人终于找到了墓的位置。

    经过清理干净的墓碑发现这竟然是一座明代土司的墓,众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于是当晚老三就按岁老教授的方法测墓,并打算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明天就动手。

    说道这老三叹了口气,接过老胡的话说着:“我按您给的方法,先是在四周撒上白灰,然后用阳线封住墓口石碑,最后点上白蜡烛和香。”岁老闻言点点头,老三狠狠抽了口烟低下头继续说:“可就在插香的时候出了鬼,随我怎么压紧泥巴,那三柱香一离手就倒,最后没办法找了两块石头夹住了香才放稳。”

    “嗯,有点意思,那后来呢?”岁老说着老三抬起头,掐灭香烟接着说:“第二天一早我就去看测墓的结果,可看到的情况着实给我吓了一跳啊!老远的就看见被石头夹住的香还搁那插着,走近后还发现封墓口的阳线也断了。看到这个情况我感觉到事情大条了,就马上去四周撒白灰的地方,见到白灰时果然不出所料,周围多了很多脚印。”岁老眯起眼睛开口说:“老三,这个墓不简单啊,具体情况下午我亲自看了在说吧。”众人都没说话,老三则皱着眉头又点燃了一根烟。

    大家休息了一会后,老三叼着烟站起来,岁老看了看我说:“小张、小风你们也一起来。”接着我俩站起来和岁老跟着老三向林子中走去。

    在林子里走了几分钟,来到一处树木稀少些的斜坡。爬上斜坡从右边向东二十几米后就看到了他们四个前几天的杰作。

    垮塌的小陡坡已经被人工挖出十几个地洞,不远处有一个大坑,隐约可以看到里面的石碑。

    来到大坑的边缘,只见一座墓碑贴着石壁耸立。墓碑两边雕刻着挽联,再往两边延展是壁画,上雕刻者仙鹤青松。

    一排石碑顶部还有石雕屋脊,上面的每一片瓦都雕刻精细,飞檐翘角。

    祭台地上铺有正方形石板,个个大小一样。祭台墓碑前有一张低矮的长条石桌,上面放着两块石头,中间还插着三柱没烧完的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