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

婚礼记者(4/5)

r>    老了,一定要向威氏学习。

    子蓉在特写中注明:“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问稿刊出,戚家打电话来:“可否把照片放大送我们?”

    子蓉问:“要几份?”

    “三十五份。”

    “那么多?”

    “呃,寄给亲友看。”

    “好,没问题。”

    “刘小姐,我们愿意付款……”

    “款项请捐儿童医院。”

    这时,同事们开始吃醋:“为什么我们不获篇幅写专题?报馆是否想捧红刘子蓉?公道一点好不好?”

    最后一个访问,不知挑什么人好。

    子蓉翻阅照片部。

    照统计,都会中平均八对夫妇有一对会离婚,可是不知怎地,四周围都是离婚的人。

    有一对新人,在白色游艇上举行婚礼,非常幸福的样子,可是太过做作,过份重形式,子蓉不赞成。

    又有一次,某新娘因为花球颜色没有预期中好看,失声痛哭。

    子蓉当时想:太太,这样容易流泪,将来你会哭成一条河。

    子蓉也最怕那种年轻而娇嗲,对婚姻有误解的女子:“结婚后由丈夫照顾看护我,养我”,有手有脚,干吗要叫别人养,小宠物乎?

    最后一位主角似乎很难找。

    慢着,不如,给男士一个机会。

    在商业会所里结婚的一对夫妇给子善相当深刻印象,因为他十分英俊,她相貌平平。

    子蓉拨电话给那位邵仁山先生。

    他很爽朗,不过──“由男人来谈婚姻之道,未免尴尬。”

    “为什么,”子蓉问:“不关男人事?”

    邵仁山沉吟:“你有道理,好,我可以说几句话。”

    小蓉高兴得不得了。

    “请到舍下来喝杯荼。”

    星期六下午,子蓉到他们郊外的住宅去。

    邵仁山夫妇在门口欢迎她。

    邵太太的姿色比给婚当日更加平庸,手中抱一婴儿,同她长得一模一样。

    于蓉放下照相机,“愿听听你们对婚姻生活的心得。”

    刘太太笑道:“且慢,先喝杯咖啡,吃块蛋糕。”

    子蓉没想到会有这样好的待遇,老实不客气坐下来。

    呵,何等香滑的咖啡,还有,如此美味的椰丝蛋糕,都是邵太太手艺。

    子蓉有点明白了。

    她试探问:“邵太太可是全职主妇?”

    对方笑,“我也盼望如此,不,我一直有工作”

    “请问是何种职业?”

    “我在成功大学教物理。”

    子蓉连忙在心中诅咒自己狗眼看人低。

    “邵先生呢?”

    邵仁山答:“我是将要成名的画家。”

    说罢,他睐睐眼,那样有幽默感及自知之明,子蓉十分欣赏。

    他带子蓉参观画室。

    子蓉看过邵氏作品之后,觉得非常优秀,相当肯定:“你会成名。”

    邵太大连忙道谢。

    子蓉发觉整间屋子一尘不染,几明瓦静,的确是专心作画的好地方。

    有这样一个贤内助,邵仁山无后顾之忧,将来有一日名成利就,邵太太占一半功劳。

    他们两人对自己对伴侣都信心十足。

    如无意外,当可一起终老,所以说,凡事都不可看表面。

    等到告辞之际,于蓉发觉那太太脸容慈和端祥,非常可亲。

    谁说一个人的内涵不重要。

    子蓉决定帮邵某人一把,以很大篇幅来介绍他的作品。

    特辑终于分期刊出。

    反应艮好,有许多读者来电,希望有更多专题介绍生活中的疑难杂症。

    同事们仍然挪揄:“下次写吃饭吧,还有,谈睡觉如何,哈哈哈,都是大事呢。”

    子蓉心平气和。

    她想做一个读书的专辑:成年人还看不看书?什么时候看?看何种书,为什么?

    编辑找她说话。

    “子蓉,报馆要调你。”

    子善苦笑,不是调她去听电话吧。

    “你如愿以偿,这次,调你去做国际新闻,下周德国外相来访,派你去跟,快做资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