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四策都是重要的策略。如若当时按此策略来施为,如今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可能现在就可以发兵了。”
房、杜二人也知道程咬金对自己的不满,但自己的职责却是防止朝庭的内耗。而这冬小麦以前没人种过,也没人知道怎么种,而且种子要得那么多,他们这样阻止也是对的。
“程爱卿说的不错,讨论其他计策之前,先说说防范西突厥和薛延陀。”
李道宗站起来说道:“启奏陛下,自从杨义那冬小麦丰收之后,臣更加确定此人进献之策是相当高明的。臣收回之前的话,也赞成在进攻东'突厥的同时,要防范西突厥和薛延陀部。”
房玄龄也说道:“任城王说的不错。正所谓未雨绸缪,既然决定要开战,那就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但按照《平突厥四策》来讲,这个防范是长期的,而不是战时的一段时间。”
“臣以为,在西边防御战线过长,我朝的兵力有限,如战线过长,势必造成兵力薄弱,这就给了突厥逐个击破的机会。而收拢兵力又防御不到太多地方,所以我们要将主要兵力放在各个隘口,防住大部分人即可。”秦琼补充。
长孙无忌也站起来:“启奏陛下,臣以为,不应只讨论《平突厥四策》,要将《四策》和实际情况联合讨论。刚才李药师像似还没将他的事介绍完,不妨让他先介绍完,大家再做详细讨论,这样的话,得到的意见和情况会更全面一些。”
李世民听完点点头:“也好,那李药师就先将未介绍完的情况,先介绍清楚,说完之后咱们再继续商议。”
“臣遵旨,刚才说到颉利欲和我大唐求和,并下奏表要求尚公主,目的是为了麻痹我朝对他的备战。可是他在背后搞的小动作不断,除了频频派兵向我边界劫掠之外,还派小股兵力袭扰我边境军堡。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在暗中支持梁师都余孽,想利用梁师都余孽来和我大唐开战,然后他在背后从中取利……”
李世民听到这里,忙开口问李靖:“这是为何,难道他还不死心?或者是前隋余孤在那边胁迫他?”
“启奏陛下,并非如此!这是颉利自己所为,他极可能已经发觉了我们的意图,在做着几手准备。从武德元年和他签订的盟约来看,此人经常背信弃义,两面三刀,应当尽早拔除,以防后患。”
这时,程咬金也站了起来:“启奏陛下,此举乃颉利在耍小聪明,他是想试探一下我朝的反应。他议和是假,想占便宜是真,咱们不妨利用一下突利那小子……”
李世民听了程咬金的话,眼前一亮:“知节真是老谋深算。”
在这等军国大事面前,程咬金不再像平时那样胡闹了。被李世民这一夸,他脸上丝毫没有骚包的样子。
“为君分忧,各抒己见罢了。”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嗯,知节这个主意不错。众爱卿可还有补充的?”
杜如晦起身行礼:“启奏陛下,应该去信要赵德言力劝颉利,再增加突厥境内的搜刮力度,目的是有更多的钱粮好过冬。我朝成立之初,他三番两次的劝颉利南下,都获得了丰厚的收获,颉利已经过惯了娇奢淫逸的生活,只要是赵德言进言,他一定会同意!”
“话虽如此,那赵德言能否会继续听我们的摆布?别到时将信一送过去,他立刻把我们给卖了!”
房玄龄站起来补充:“这绝对不会,隨末乱世,他潜逃东'突厥时,留在老家的父母还健在,妻儿兄弟都在,只要将他父母兄弟保护起来,什么都不用做,量他也不敢不听话。”
“嗯,房相此计甚妙。”
“不如这样,臣建议来个双管齐下,让房相草拟信函,秘密送给赵德言。俺们这边秘密和突利那小子联系,看他提出什么条件,如果突利愿意,够颉利那老小子喝一壶了。”
“知节说的不错,就这么办!”
李世民话音刚落,杜如晦又站起来献计了:“启奏陛下,臣也有一计可用。”
李世民笑眯眯说道:“杜相请讲。”
“东'突厥的西北边各部,如今已逐渐和薛延陀联合,东边的突利掌控着契丹、靺鞨、室韦、奚等诸部。如今这部分人都不在颉利的控制之下,我们应当以利诱为主,尽可能的削弱东'突厥的实力,到时我们只要击溃颉利部,东'突厥必灭。”
“好,杜相分析的计策不错,比知节的还要好上一些。其实朕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就是派东'突厥境内的探子,再次散播谣言,说他颉利并非天狼神的传人。而是利用阴谋,谋夺父兄的位置,如今他重用汉人,重视胡人,对族人加征苛捐杂税,搞得民不聊生。所以天狼神像并没有传到他手上,而是赐给了各部首领,他们才是真正的可汗。”
“哈哈……陛下英明。”这回程咬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