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第106章 调兵遣将(2/3)

奔着当官发财的目的去的。而现在送礼是什么鬼,就是为了去打仗?

    唐朝时的民风彪悍,且人人尚武,更是一言不合就灭别人的国家。

    留在京城供职的武将,此时非常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被外派到地方为官。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绝对有机会挂帅出征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李靖压根就没有回家,送进去的礼也都被退了出来,因为家主不在家,家奴是可不敢乱收礼的。这是这时候的规矩,没得到家主的同意,就乱收别人的礼物,严重时要被打死的。

    由于这些武将都是住在朱雀大街边上,相互走动极为方便,相互奔走时也是时常见面,他们在外面还是以礼相待。可是一进了屋,没两句便吵了起来了,甚至大打出手。

    这就形成了很有趣的一幕,比如某位大将军,拿着礼品到另一位国公府拜访,进去时精神抖擞,衣着光鲜。可没过一会儿,不是披头散发的出来,就是和主家打着出来的。

    他们这个做派,为长安城的百姓增添了不少笑料。或者呼朋唤友时,在一起的谈资。

    夜幕渐渐降临,奔走了一天的大将军们,什么结果也没有得到,却带回来一肚子气。他们生气了,倒霉的就是他家里那些可怜的娃了,给这些无良老爹揍了一顿又一顿。

    翌日早朝,众人终于安静多了。

    但这只是表面的,内心里其实还是各怀鬼胎的。表面上看着气氛和谐,但心里却憋着坏水呢!

    先是由各部门主官,上奏讨论全国各地送来的紧急奏报。讨论的时间是漫长的,对武将来说更是烦闷透顶,但是他们也无可奈何。

    想要挂帅出征,就只能等,等其他官员讨论完了事情之后,才讨论他们的事情。

    这是朝堂上不成文的惯例,用兵打仗虽然是大事。可各地送上来的奏报可是急事,大事也得给急事让路。

    解决不了急事,就没有充足的钱粮给他们去办大事。所以,即使他们在朝堂里听得昏昏欲睡,也得耐心等下去。

    终于,在宦官敲响了钟声时,最后一个议题终于讨论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他们武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可谁都想第一个提出自己的建议,都行拔得头筹。只是一瞬间,朝堂里又乱哄哄的,如蜜蜂分窝一样。

    “当当当!”

    钟声一响,所有人立马闭嘴,他们可不敢像昨天那样。被千牛卫乱棍轰出朝堂的滋味,可不好受。

    李世民看着众武将:“一个一个讲,再像昨天那样,每人赏五十杖。”

    这下好了,一个个想开口,但又不敢开。就怕自己一开口,别人也跟着开口,这五十杖就要落在自己身上了。

    现场就出现了更有趣的一幕,一个个张着口,从座位一起一落,但都说不出话来。他们一站起来,正想说话,但又看到有几个人也站了起来,他只得坐回去,可是他坐回去之后,别人也坐回去,然后他又站起来……

    李世民见到这一幕,将茶盏重重的砸在桌面上:“够了!李药师先讲,按排序轮流!”

    李靖前后看了一眼,站起来行礼:“启奏陛下,以往出征,均是选定主帅后,再选兵点将。臣这次建议,不妨先将六路大军的五路主将先选好,然后再选谁挂帅的事!”

    “药师言之有理,那先讨论哪一路大军最合适的?”

    “臣以为,自西向东选合适!”

    李世民点了点头,看向众武将:“众卿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众武将异口同声。

    “好,既然这样,就由药师提议人选,众卿再加以讨论,如何?”

    “臣等附议!”

    众臣应答之后,朝堂内静悄悄的。大家都翘首以盼,并在心里暗暗默念:不要选到我,不要选到我。

    几息功夫后,李靖便开口了:“启奏陛下,臣以为,大同道非任城王莫属。”

    “啥?凭什么本王要去大同道?本王就不能去定襄道吗?”李靖话音刚落,李道宗不乐意了。

    “大同道出河西,河西是龙兴之地。那地方没有人比任城王更熟悉了,所以你确是最合适的。”

    “就算再合适,本王也不去!怕本王武力不够,拖累了定襄道不成?”李道宗瞪大眼睛,说话几乎是吼出来般。

    李靖皱了皱眉头,他没想到李道宗的反应那么大。可是他也不计较这些,因为这是讨论,不同意就暂时搁置。

    在朝堂的大将军们,都看向李道宗,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可是他们忘了,待会儿就要轮到他们了。

    “启奏陛下,恒安道程知节合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