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第26章 杨家姐妹(2/3)

br>
    如果杨贵妃是死后追封贵妃,则证明她去世应该早于儿子李福,在儿子的墓志上才会写上其母最后的封号。

    但李福的墓志上没有写“孝悌”,无法证明杨贵妃早于李福亡故,所以有部分学者认为,杨贵妃是死在李福之后。(出于创作需要,作者将此争议引用)

    三个内侍在前,一人手抱拂尘于前面领路,后面一人提一食盒,正是杨思元带来的。杨思元则跟在内侍后面,低头顺目,他可不敢东张西望,不然要抓起来打板子的。

    随着杨妃所在的寝宫临近,场面有些紧张,现场看到宫女、内侍、太医进进出出,不知发生了什么,杨思元只得感叹来的不是时候。杨思元和两个内侍在外等候,抱拂尘的内侍进去禀报。

    没过多久,进去的内侍出来了,告诉杨思元可以进去了。杨思元便叫上一个提食盒的内侍一起进去。

    寝宫内能看到几个太医和宫女,他们都侍立于胡床的一旁。胡床已放下了帐缦,透过帐缦明显能看出一位年约三十、容貌美艳的女人,时不时还传出咳嗽声。

    杨思元上前两步,躬身作揖:“臣杨思元,拜见杨妃殿下。”

    “大郎来了,咳咳……,不知大郎突然进宫所为何事?咳咳……”杨妃的话有些冷淡,杨思元觉得有些不对劲。

    “回殿下话,臣近日无事,在家读书,突闻一股异香扑鼻而来。臣便随香寻觅,终于在厨房找到,臣小时候喜欢吃的炒米香酥饼。这是家中老仆过七十寿辰,让几个小娘弄的……”

    “想着在洛阳时,殿下也喜欢吃,便叫仆人做了一些,带进宫来给殿下尝尝……”杨思元将事情始末,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

    “嘻嘻……大郎有心了。”杨妃笑了笑,语气没有之前冷淡了。

    杨思元听到杨妃的语气转变,立马关心的问:“殿下身体可好?如今是夏末,正是最炎热之时,可要记得消暑止渴,多喝水,多听太医嘱咐。”

    一旁的太医感激的向杨思元点点头。

    他能不感激吗?

    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嫔妃,都有讳疾忌医的习惯,一听医生说自己有病,立马火起。贵人火起,轻者挨骂,重者挨板子,甚至打死!

    “大郎有心了,此次前来是为杨义之事吧?咳咳……”

    “也不全是,主要是看殿下,杨义只是顺带。这小子太不像话了,父亲又不在,臣不知如何是好,顺便请教殿下,陛下是如何看待杨家的。”杨思元就是怕李世民因此事迁怒杨家,所以才进宫请教杨妃。

    杨妃想了会:“大郎不必担心,陛下对杨义拒接旨意似乎早有预料,咳咳……并未大发雷霆。应该不会处罚杨义,更不会迁怒杨家,咳咳……!”

    杨思元听了杨妃的话后,心情好了不少。

    又听杨妃说道:“本宫有些乏了,你去婕妤妹妹那里吧,陛下也应该在那里。”

    “是,臣告退。”说着,杨思元就退出了寝宫,对等候的内侍打过招呼,才往紫水宫而去。

    紫水宫离杨妃所在的宫殿不远,杨思元跟着内侍左拐八弯的走了几刻钟,才来到宫门口。还是和刚才一样,抱拂尘的内侍进去通报,没多久又出来。

    “陛下宣杨思元晋见!”内侍一出来,便对杨思元唱和。

    杨思元整了整衣冠,便随内侍进去了。此时,李世民与杨婕妤二人正在宫内的一处凉亭里,李世民抚琴,杨婕妤则是在一旁煮茶。

    杨思元来到时,他们并没有停下,他也不上前打扰,就在凉亭前站着。

    一曲弹罢,杨婕妤首先开口:“陛下的琴艺又有所精进了!”

    李世民并没有接杨婕妤的话,对外喊道:“思元来了,快进来。”

    杨思元进得凉亭,二话不说,扑通跪下:“臣杨思元帮见陛下,婕妤殿下!”

    李世民有些不悦:“思元啊,你这是何故?无端端的行此大礼,莫非你犯错了?”

    “是!臣犯错了!”

    “哦?所犯何错?不妨说来听听。”

    “臣所犯之错有二。其一,臣未得召见,便私自进宫。其二,臣教弟无方,致堂弟杨义拒接圣旨,此乃臣之过也。望陛下开恩,念杨义年纪尚小,请不要处罚于他,所有罪……”

    杨思元滔滔不绝的将杨义的过错,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他是了解李世民的,不这样做,万一怪罪下来就麻烦了。

    可如此做了,说不定会从轻处罚,甚至无罪。可是,杨思元不知道杨义所立的功劳有多大,要不然他就不会跪在这里了。

    “哈哈……”李世民未等杨思元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杨婕妤也在一旁掩嘴偷笑。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