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如果现在在还未成熟的阶段,如果贸贸然对氏族大家动刀,那么整个大唐王朝,都可能直接覆灭。
凌安笑着点点头对李世民道:“的确是如此,不过——办法你刚刚都已经说出来了,怎么还能说没有办法呢?”
“嗯?此话怎讲?”李世民有些茫然。
凌安目光灼灼的盯着李世民,认真道:“你不是说,朝中官员,大多都是世族之人,天下读书人,以世族为首。但是氏族真的能代表读书人吗?除了世家之外,天下有多少寒门学子,如果给他们一个机会,占据原本属于世家的位置,他们还会乱吗?”
有问题,自然就会有解决的办法。李世民闻言一愣,随后,皮笑肉不笑的‘呵呵’两声,叹息道:“这怎么可能,凌安,你还是太年轻了········”
许念摇摇头道:“陛下,与其畏葸不前什么也不做,话不如尝试一番,天下是大唐的天下,读书人也应该尊朝廷为首,而不是世家,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我相信他们的选择绝对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李世民此时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沉默不语。他心中其实已经动摇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哪个帝王愿意手中的权利受掣肘?要是读书人真能以朝廷为尊,他自然乐见于此。
道理他也明白,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怎样才能削弱氏族权利?怎样又能收拢天下读书人的心,为朝廷所用,而不是跟那些世家俯耳低头?
一想到这,李世民心里就堵的慌。
长孙皇后也感到忧愁无比,她很是理解和心疼李世民了,如果自己是皇帝,面对这等世族,也深感无力。她连忙对凌安问道:“那你可知道如何让读书人放弃世族的庇护,心甘情愿的以朝廷为首,为我们所用呢?”
许念轻轻吸了口气,认真道:“方法倒是有一个,只是不知道陛下敢不敢将此次付诸于实践了。”
李世民闻言,十分激动,站起身来,忙道:“只要不是如你之前所说那般直接以暴力将他们杀了,其他的都好办!”
“这个方法啊,其实就是,科举。”凌安道了出来,他看着李世民的脸色,轻轻弹了下自己的袖子。
一时间,立政殿寂静无声。
科举,始于隋朝兴于大唐,准确来说应该是兴于武则天时期,然后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科举真正在贞观年实施是在五年后。甫一出现,仍然没有起到纳入寒门的作用,选官权仍旧被氏族我在手里,一直到武则天上位才稍稍有所改变。
科举!
李世民脸色不断变换,呆呆看着许念,似乎大脑深处已经陷入了沉思。
他凝重的说道:“只是这科举制度,不是前朝的东西吗?”一提起前朝 ,他便一脸痛恨。
凌安点点头道:“的确是前朝的东西,但这科举制度确实有可考之处。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只不过隋炀帝想法很好,志向很大,但终究实力不足,急功近利,最后还是归于失败。”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隋炀帝做不到的,现在大唐未必做不到,只有科举,才能改变目前的困境”凌安说的很是笃定。确实也是如此,科举,可以说是直接动了世族这颗大树的树根,的确是能破解世族的唯一法子了!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念道:“凌安·······你继续说,我听着呢。”
他刚刚听了观音婢的话,虽然有心想要请教下凌安,但是心底其实也没有带太大的希望。毕竟,世族的事情,房玄龄,杜如诲,长孙无忌这些大唐国公也都没有办法,而这凌安终究还是缺少了些历练。
却没想到,凌安直接说出来了一个法子。虽然这个法子,他认为太过不可思议了,甚至压根都没有人朝这方面想过。
闻言,凌安认真的望着李世民,点点头继续道:“微臣认为如今之计不能说十全十美,至少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一石二鸟?!
李世民愣住了,脸色也渐渐变得严肃起来,喃喃道:“一石二鸟?怎么就一石二鸟了?”他思考了很长时间,却始终不得明白,只得向凌安问道:“凌子爵,此话怎讲?”
凌安正色道:“就像方才陛下所言,如今朝廷上的官员大部分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但是如若我们从现在开始使用科举制度来选拔天下之人才,那么世族出身的官员将会大大减少,届时世族自会不攻自破。”
说完,他沉默了片刻,望向李世民,却见李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