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第504章 普及教育(1/2)

  听着天子提出的关于连载的事情,众人也不禁眼前一亮。

  戏志才恭声道:“陛下这个办法不错!这样一来,百姓们意犹未尽,第二日还会继续购买,经过口口相传,报纸的推广速度定会大大增加!”

  曹嵩也赶忙说道:“不错,而且时间久了也可以养成人们每日读报的习性,报纸也就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消费品,市场广大呀!”

  想到日后大汉人人读报的情景,不说别的,单单就是那广告费,就是一笔庞大的收入了,一时间曹嵩的眼中也顿时冒出一丝金光。

  刘宏笑了笑,看向曹嵩,“这样一来到明日一早的话,印出五万份就没问题了吧?”

  “回陛下的话,如果只取其中两千字的话,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曹嵩拍了拍胸脯,向着刘宏保证道。

  “嗯,那就好!”

  刘宏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赵忠,沉声道:

  “皇家商行也要立刻筹备报馆事宜,然后找一些人,让他们走街串巷,争取让报纸的声音,一日之内传遍整个洛阳!”

  “诺!”

  赵忠赶忙恭声应是。

  刘宏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戏志才。

  “志才回去之后,将一些政治理念也整理出来,作为报纸的后续刊登所用!”

  “请陛下放心!”

  戏志才点了点头。

  随后刘宏站起身来,看向三人笑声道:

  “好了,事情就这些,你们回去抓紧准备吧!”

  “臣等告退!”

  三人也赶忙起身向着刘宏躬身一礼,随后快步离开了这里。

  待到三人离开之后,刘宏坐在桌案前,取来纸笔,笔随手动。

  “呼~,如今有了报纸,文字也就能更快的普及出去了,下一步,就是书籍了!”

  轻声昵囔一句,刘宏看着自己写的“普及教育”四个大字,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在古代,除非有着天大的机缘,否则“读书识字”对于一般平民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字”太贵了,一本简单的竹简,就价值几十上百万钱。

  故而才会有一字千金的说法。

  许多平民,连温饱都不能保证,又怎么可能有钱,买的起书籍教自家孩子读书识字呢?

  这也是古代读书人为什么那么少的原因。

  以汉代为例,六千万的人口,单纯识字的不会超过两百万。

  而其中精通学问,能够出口成章的,不会超过三十万,甚至更少。

  正是因为如此低的识字率,也就导致了文人学子,在平民百姓眼中那般崇高的地位。

  这也是那些世家门阀,为什么会费尽心力的抬高书籍价格,进而垄断文字、知识,不使其轻易流传出去。

  深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为了维持他们那超然的地位。

  世家门阀将知识垄断,完全断绝了平民上升的途径。

  而那些有心上进之人想要获取更多,就只能依附那些世家门阀,成为他们的门人,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世代往复如此。ŴŴŴ.GhXsw.Com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着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一说。

  而想要打破世家门阀对于知识的垄断,就只有普及知识、将文字推广出去才行。

  而报纸,除了用以控制舆论之外,也是刘宏推广、普及文字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个人、一个孩子,与报纸接触久了,听得多了,自然而然的也就能认出那么一两个字。

  (就像我家的四岁的小侄女儿,爱看动画片,听着电视的声音,看着字幕,当看到一些字的时候,也能认出那个字怎么读!)

  随着报纸的广泛传播,开拓了人们的思维与眼界,人人都能认识一点儿文字,届时再兴办学堂,也就容易了许多。

  回到皇家商行的赵忠,第一时间便将一众下属以及各个商铺的掌柜召集到了一起,将刘宏的吩咐说与了众人。

  随后赵忠神色凝重的看向众人,沉声道:

  “诸位,陛下对于报馆和报纸一事非常看重,明日印刷厂出多少张,咱们就要卖出去多少张,一份也不许剩下,都知道了吗?

  至于那些卖报的人手,就先找那些店铺的伙计和他们的孩子帮忙!”

  “诺!!”

  听得赵忠此话,众人也赶忙齐声应是。

  赵忠点了点头,然后冲着众人挥了挥手。

  “行了,都赶紧下去准备吧!”

  “我等告退!”

  皇家商行的众人也急匆匆的离开这里,开始招募人手,准备着筹建报馆以及卖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