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一百九十八章 正视过去,东港大学作报告,黄益春:王浩会同意回来。(2/4)

要把鼠标划过去,就注意到了论文作者的名字。

  “Wang-Hao?”

  “这个名字好像很熟悉啊?”

  他思考着猛的瞪大了眼睛,“王浩?不是开玩笑吧?”

  等点进了内容介绍,仔细一看注意到作者一栏的介绍--Xihai-University,Wang-Hao!

  没错,就是那个王浩!

  角谷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者,NS方程取值弱化光滑性的证明者!

  威尔逊顿时被惊住了,“所以说,他在弱化证明的基础上,扩展了范围,完成了无限取值的论证?”

  “他解决了NS方程问题?”

  他盯着论文的介绍,一动不动,持续了好半天,最后才反过来,赶紧把论文下载下来,嘴里还不断说着,“这不可能!”

  “不可能!”

  然后他认真看起了论文内容,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

  日国,东京大学。

  田俊干夫是沃尔夫奖得主,日国数学界称他为第二个伊藤清,他确实和伊藤清很相像,同样是东京大学的教授,同样获得了沃尔夫奖,甚至研发领域都很类似。

  但是,田俊干夫并不想做第二个伊藤清,因为他还很年轻,只有37岁,他希望能获得一个菲尔兹。

  这样他就可以超越伊藤清,成为国际公认最顶级的数学家。

  菲尔兹,才是数学界至高无上的荣誉。

  此时,田俊干夫正思考着刚过去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会议,思考着ns方程议题中村正雄的判断。

  中村正雄认为王浩证明NS方程弱化取值光滑性的方法,并不能够用来解决NS方程问题,也就是无法把常规取值扩大到无限取值。

  田俊干夫仔细想着,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仔细研究了王浩的证明,发现这个思路已经到了顶点,根本不可能依照方法去继续扩大取值范围,自然就无法扩展到无限取值。

  “而且大多数最有难度的研究,弱化证明的思路往往无法解决问题本身。”

  “哥德巴赫猜想的筛法是这样,孪生素数猜想的有界间隙也是这样。”

  “弱化证明的思路总是有极限的,想要完成证明,还是要想新的思路……”

  田俊干夫思考着。

  办公室的门忽然被敲响了,一个博士生走了进来,有些兴奋的说道,“田俊老师,Arxiv上有一篇论文,您一定会感兴趣,好多学者都在讨论。”

  “是什么?”田俊干夫带着疑惑问道。

  “NS方程的证明,王浩完成的,您可以找一下。”

  “什么?”

  田俊干夫还以为是听错了,他马上登陆查找了一下,就看到了王浩发表的论文。

  他仔细看了标题,顿时更惊讶了,“续常规特殊取值论证无限取值?”

  “换句话说,他是在常规取值证明的基础上,拓展完成了无限曲折的论证?”

  “这怎么可能!”

  ……

  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很多学者知道王浩发表了NS方程的证明论文。

  他们都在研究。

  国内舆论非常火爆,相关的话题已经冲到了热门前三,好多人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大概是因为对王浩的信心,一些媒体报道的时候,甚至已经盖棺而论,认为他已经解决了NS方程问题。

  但还是有一些理智的人在说明情况,“现在不能说,NS方程问题已经解决了。”

  “虽然王浩贴出了论文,但是还没有顶级机构确认证明。”

  “他的论文内容非常复杂,肯定是要做报告的,而且是国际性的报告。”

  “这个论文的难度太高了,牵扯到了很多逻辑计算的论证,评审也肯定非常困难,肯定需要本人做讲解。”

  “现在是否正确也不能确定,还是要看报告情况。”

  “不过,好消息是暂时没有人指出错误……”

  报告,不是必须的。

  但针对国际最顶级的数学成果来说,最好还是要做个报告,否则评审就需要很长时间,拖的太久也许就会出问题。

  佩雷尔曼同样是把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发到了网络上,但他的性格有些怪异,一直拒绝做相关的报告,后来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

  西海大学同样关心王浩的报告。

  学校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数学领域来说,西海大学的影响力太低,报告肯定不能在大学里进行。

  哪怕王浩本人有足够高的影响力,但大学里没有其他权威的数学家坐镇。

  王浩作报告也并不需要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