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两百六十七章 部署(1/2)

  西平大刀阔斧的折腾着。

  武威也是暗流汹涌。

  胡奋赴任之后,面临比陈泰更严峻的形势。

  安定胡氏勐龙过江,武威地头蛇自然不服。

  陈泰是颍川士族,与凉州豪强没有本质冲突,而且陈泰的声望摆在那儿,治理并州时,也没有趁机扩张势力。

  胡奋就不同了。

  安定距离武威迟尺之遥。

  大家怎么回事,心知肚明。

  武威军屯民屯官府牧场早就被蛀空了,胡奋的四千部曲连吃饭都是问题。

  还需要从安定和南安输送粮草。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将军欲持久,则必须变通!”卫瓘低声道。

  在未出任凉州司马前,他已经是朝廷的散骑常侍,侍奉在皇帝左右,是即将被重用的信号。

  “如何变通?”胡奋这段时日郁闷不已。

  来武威的路上就被伏击了六次之多……

  这是典型的下马威。

  “杨峥分田减赋,吸引雍凉百姓,其志不小,将军受司马公之托付,任重而道远,属下以为,首先当杀一儆百,提振威信。”卫瓘眼中冒着寒光。

  “这岂非自绝于天下士族?”出身安定胡氏的胡奋不得不考虑深远影响。

  以他性格自然有些难以做出这种事情,所以司马师才会派出卫瓘辅左。

  凉州士族,一大半聚集在武威,一小半聚集在敦煌。

  汉末以来,影响力深远。

  贾、段、张、李、索、廖等等,全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族。

  卫瓘两手一摊,“此为上策,收拾一二大族,取其家奴田产,分赐百姓,收为屯田客,扩充实力,再以凉州刺史召集张掖、酒泉、敦煌之守军,组成联军,以鲜卑、匈奴、羌胡为爪牙,聚十万之众,与邓士载三面夹击,则三年之内,西平必破。”

  无论西平怎么折腾,人口、财力、物力都无法跟凉州相提并论。

  更何况旁边还有邓艾虎视眈眈。

  不过前提是胡奋能整合整个凉州。

  “此策太急,愿闻中策。”

  司马师的密信是能取则取,不能取则压制西平。

  卫瓘沉吟片刻后道:“既然不愿动士族,那就学杨峥,以羌胡起家,收其人口为军奴,然后裹挟匈奴、鲜卑,逼迫各大士家就范。”

  “下策。”

  “竭泽而渔,增加百姓赋税,收其田地,逼其为屯田客,暗待时机,协助邓使君出兵西平。”

  胡奋稍稍思索之后,心中很快就有了决断,上策是万万不敢用的。

  天下士族,互相盘根错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得罪他们,即便平定了杨峥,安定胡氏的以后的路也会越来越窄。

  别说他不敢这么弄,即便是司马师来了,也不敢这么玩。

  下策太过阴狠,凉州官府编户上本来就没多少百姓。

  以胡奋的性格也做不出来。

  所以只有中策,先对付羌胡。

  一句“杨峥以羌胡起家”,击中了胡奋的心弦。

  武人都是争强好胜的,既然杨峥能以羌胡而起,他为何不能?

  “中策!”

  卫瓘轻抚了一下唇上两撇胡须,“取中策,则胜败在五五之间。”

  胡奋用力的一挥手,“当然是要战场决胜!”

  “杨峥能四五年间崛起于西平,必有过人之处,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以细作绝不能少,属下擅自作主,已经部署。”卫瓘目光转向南面。

  南面为群山阻隔。

  冷龙岭、乌鞘岭诸峰常年白雪皑皑,积雪所化的河流滋养南北两面的大片土地。

  时值七月,祁连山脉南面青翠的麦苗如万顷波涛此起彼伏。

  烈日下,奴隶们穿梭期间。

  驱虫、锄草、引水灌既,全都依靠人力。

  不过杨峥觉得这时代的庄稼,远没有后世的茂盛。

  后世庄稼经过选种育苗,各种化肥除草剂,亩产六七百斤以上。

  现在能达到三百斤就是上等良田。

  西平平均亩产两百多斤。

  “今年精耕细作,只可惜雨水不足,不然产量高于去年。”鲁芝身边一个文士道。

  “张焕、字明起,武威张氏旁支,现为西平掾吏。”鲁芝介绍道。

  掾吏不是实职,算是鲁芝的副手。

  张焕拱手道:“拜见主公!”

  “先生免礼。”杨峥客客气气道,杜宽的招贤司还是发挥了些作用,最近从凉州而来的士人忽然增多了些。

  其中不乏有才学之士,分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