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三百六十九章 引荐(1/2)

  马循驱赶俘虏浩浩荡荡回城的时候,整个高昌城都沸腾了。

  百姓争相观看。

  连亲卫营也对马循刮目相看。

  强者自然敬重强者。

  杨峥领着一众西平将领出城迎接。

  马循远远就下马,捧着一颗人头拜在众人之前,“属下幸不辱命,斩阿罗多人头来献!”

  “马将军果然英雄过人!”杨峥接过人头,扔给一旁刘珩,扶起马循,“不愧是我汉家儿郎!”

  西北马氏由来已久,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

  不过这个名头被马超父子搞臭了,扶风马氏为曹操夷灭三族。

  马延祖辈早年随汉军迁至高昌垒,逐渐兴旺,成为当地豪强。

  拉拢马氏,就等于拉拢高昌豪强。

  听到杨峥赞赏,马循满面红光,“若非将军信任,循岂有今日之功。”

  大军入城,欢天喜地。

  马循这一战,也为杨峥解决了屯垦奴隶问题。

  西域的问题处理的差不多了,其他问题也不是现在能办的。

  马上就要天寒地冻,现在不准备返回事宜,大雪一落下来,回去就是个麻烦事。

  武威、西平才是根基,司马家的两大狗腿子堵在门口,杨峥也不安心。

  戊己校尉还是马延,只有他在,高昌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现在的西平处处百废待兴,有个精力投资高昌,还不如营建北地郡。

  马循自然是要带走的,一来这员小将的确让杨峥欣喜,二来,父子二人都留在高昌有些说不过去了。

  任何事都要防患于未然。

  当然,高昌的政务可以交给马延,兵权必须收归。

  杨峥将西面统制迁至高昌,留张特镇之,将那九千俘虏调为奴隶。

  至于府兵,则自行招募当地青壮。

  另外,西平也增设宣义司、九野营等机构,以便慢慢消化此地。

  所有事情处理的差不多,杨峥下令诸军轮休六日。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士卒也是人,有七情六欲,总是绷着一根弦,容易憋出问题。

  军营中欢声雷动。

  瞬间,高昌城也欢呼起来。

  这些饥渴的士卒出手就是宝石、黄金,直接晃瞎了掌柜们的势利眼。

  酒肆、伎馆、娼寮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士卒们出手阔绰,会吃会喝,精力旺盛,正是装柜们渴求的豪客。

  乱世之中,男少女多,到处都是含情脉脉风姿绰约的小寡妇。

  干柴烈火挡都挡不住。

  西平军的勇武给这块土地留下深刻印象。

  崇尚强者也是古今不变的法则。

  而这个时代本就民风比较开放,尤其是高昌这个胡汉交融之地,中原的礼法伸不进来,风气岂止是开放?简直是奔放。

  宣义司第一天就抓捕了一百多名夜闯民宅的士卒。

  这还是抓住的,没抓住的不知有多少。

  如果是特殊时期,这些人全部要砍头示众。

  然而让宣义司尴尬的是,那些被闯门的寡妇们一个个跪在宣义司临时府衙前,哭哭啼啼的请求高抬贵手。

  庞青大概是从未遇到过这种事情,有些棘手,只能求教杨峥。

  “当街打几鞭子,全部放了。”杨峥懒洋洋的挥手。

  你情我愿的,宣义司也不好管。

  再说这不是给人口做贡献吗?

  “唯!”庞青没有任何废话的便去执行了。

  长街之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抽打声。

  被打的士卒没哭,女人们却心疼的大哭。

  干柴烈火一相逢,怎么拦都拦不住。

  第二天被打的人扩大到三百人,第三天五百多人……

  引得满城人前来观看,士卒们嘻嘻哈哈,一个个皮糙肉厚的,全没当回事儿。

  “好汉!好汉!”

  高昌百姓推波助澜。

  被打的士卒满脸红光的朝百姓拱手,仿佛做了什么特别长脸的事。

  不过这间接的促进了军民关系。

  一些滚刀肉第一天挨了鞭子,第二天还是被逮到,第三天、第四天还有他……

  杨峥忙中偷闲,也跑出来观看。

  却忽然发现那些小寡妇脖子上挂着一颗颗宝石……

  心中忍不住暗骂这些人全是败家子。

  欢快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胡天八月即飞雪,而现在已是九月中旬,再不走就要下雪了。

  “西域之事,子产可自决之。”杨峥当着马延等一干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