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马(1/2)

  临近八月,丰收的季节临近。

  连续多年远离战乱,凉州一片生机盎然。

  人口越来越繁密。

  田垄巷陌间,到处是奔跑的孩童身影。

  他们的父辈或许还是羌人、胡人、匈奴人、鲜卑人,但他们已经与汉人孩童别无二致。

  竖着羊角小辫,说着纯正的汉言,穿着官府发放的汉服。

  新设立的抚慰司对此尤为重视,无论是奴隶还是待归,所生的孩子一律为治民,抚慰司会登记造册。

  每月送来些粮食布匹羊肉,考察他们的生活现状。

  若孩子不会汉言,当即责罚他们的父母。

  羌胡匈奴等部,生养孩子跟放羊养牛差不多,只管生,活不活的下来,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若是女儿,或者身体瘦弱的男婴,动辄扔进水中。

  随便一个理由,就会把孩子扔在荒郊野外。

  抚慰司今年收容的婴儿就有上千。

  杨峥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弃婴,若是养不活或者不想养,可以送入抚慰司中养育。

  生活安定了,人口自然就多了。

  这年头娱乐活动不多,天一黑,蒙着被子就开始造人。

  为了鼓励生育,奴隶待归生男赏一头羊,生一女赏一石粮,治民则赏两头羊,两石粮。

  凉州绝大多数汉民都是治民,杨峥此举其实也是在暗中鼓励汉人多生养。

  奴隶的后代不再是奴隶,这比任何口号都管用。

  安定的环境,也不断吸收西域、漠北的部族迁入。

  今年张特从高昌送入三千多帐西域部族。

  漠北漠南的部落也纷纷南下。

  杨峥照单全收,首领贵人全部留在姑臧享受荣华富贵,部民则分散送往金城、陇西、北地分散安置。

  至于那些不愿享受荣华富贵首领,杨峥本着亲切友善的原则,让他们打道回府。

  大部分东迁的部族,基本都是原地混不下去,才不得不东迁。

  杨峥让他们回去,差不多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路。

  而这些脾气也比较火爆,当场就爆发了,要洗劫城池。

  却不料四面八方被围的结结实实。

  杨峥敢放他们进来,自然有万全的准备。

  府兵配合亲军,三下五除二就平定了叛乱。

  人头直接堆在官道两侧,用以警示后来者。

  “杨嚣、杨济二人在朔方、九原招抚流民、广开屯田、修渠引黄河水注内田,重修汉鸡鹿塞、高阙塞,恢复汉受降城,三次击退西部鲜卑进伐,政绩为诸郡之首。”

  九野营的密报呈送上来,杨嚣与杨济依然政绩排在前二。

  除了他们两人,另一个人的政绩也排进了前五。

  被放出去兴建凉州马场的索靖。

  今年以来,索靖带着一帮青营子弟,没日没夜在凉州草原上忙碌着。

  规划草场,设置牧部,安抚牧奴,选育良种牲畜……

  草原不同于屯田,牧奴不同于奴隶,到处跑动,不是那么容易管控的。

  还有西部鲜卑时不时进来掳掠一把。

  其中辛劳可想而知。

  但索靖却安排的妥妥帖帖,几起牧奴反叛被迅速平定,还收服了居延郡东北面的六個鲜卑小部,得牛羊三万头,让凉州草原上生机勃勃。

  除此之外,索靖还命人亲赴西海、西域、漠北,选育良种战马,带回凉州抚育。

  士族豪强的优势在于此,普通百姓一辈子在饥寒的边缘挣扎,哪有闲暇读书识字?

  也正是因为这些士族子弟,让凉州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发展才是硬道理啊。”杨峥看着姑臧城外无边无际的麦浪,不由脱口而出。

  “什么?”杜预一愣,旋即仔细思索,“将军所言真乃至理!”

  这当然是经过后世验证的至理。

  杨峥干笑一阵。

  杜预令人牵来一匹马,“此马是索司丞特意令人送来的,将军猜猜有何独到之处。”

  “哦?”杨峥一愣,既然是索靖送来的,肯定别有用意。

  不过这匹马看上去有些拉胯。

  体型不是很高大,毛色也有些黯然,在周围河湟马、凉州马面前矮了一截。GSxsw.c0m

  唯一的长处就是头大颈短,四蹄健壮,胸宽鬃长,皮厚毛粗,看上去比较结实。

  如果不是杜预的特别提醒,杨峥觉得就是军中的驮马、劣马。

  “这难道还有什么独到之处?”杨峥疑惑道。

  杜预也不卖关子了,“此马耐寒、耐暑、擅长途奔袭,不惧野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