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四百九十三章 渡河(1/2)

  秦筑高垒以临晋国,故曰临晋。

  其后便是关东与关中争夺的要地。

  临晋在渭水之北,为冯翊郡治所,与河东郡隔着黄河相望。

  周围一马平川,适合骑兵冲锋,是杨峥能想到的最好战场。

  司马昭如果置之不理,杨峥就拿下此城,打通通往并州的通道,上可与雁门夹击太原,下可横扫河内郡,直扑洛阳。

  骑兵在手,想去哪就去哪!

  一场风雪如期而至,在大地上留下一层浅白。

  积雪刚刚没过马蹄。

  寒冷也是凉州军的优势之一。

  渭水和黄河恰好结冰,骑兵畅通无阻!

  所谓天时,正在于此。

  西北人喝了这么多年的西北风,早已无惧风雪。

  尤其是羌人,极为耐寒,很多妇人产子时都不避风雪。

  杨峥未到凉州之前,很多羌人都是光着脚丫在雪地里疯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苦寒之地也有苦寒的好处。

  光脚才能不怕穿鞋的,若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谁还愿意把脑袋别裤腰带子上玩命?

  这也是杨峥设置奴隶、待归、治民,以及十二转军功的原因。

  有等级就会有动力。

  想发财吗?上战场砍人去!

  想高人一等吗?上战场!

  想跨越阶层吗?还是战场!

  军功在凉州就是一切。

  只要打开向上的通道,越穷的人越有斗志。

  这便是凉州的人和。

  天时加上人和,对司马昭的地利,强弱便一览无余了。

  兵力往往不是战争最决定因素。

  “司马昭赶到哪里了?”杨峥骑在乌羽上,看着白茫茫的旷野,昏沉沉的天地。

  身边士卒包裹的严严实实,凉州别的没有,羊皮到处都是。

  羊毛小袄与皮履早已成为制式装备。

  很多士卒还会自备狼皮护胫。

  “禀君侯,司马昭大军刚到弘农。”孟观道。

  “太慢了,我们都从姑臧赶到频阳,他们却慢吞吞的才到弘农。”杨峥笑道。

  “听说司马昭偶染风寒,士卒多被冻病,在弘农休整。”庞青拱手道。

  冬季行军本就是大忌。

  杨峥从凉州往关中走,越走越暖和,而司马昭大军从东往西走,自然越走越冷。

  刘珩伸长耳朵,刚好听到,咋咋呼呼道:“那还等什么,趁他病要他命,现在就去弘农砍了司马昭的贼头!”

  孟观与庞青同时投来一个白眼。

  文鸯来了之后,刘珩人也低调多了,主动让出凉州第一猛将的位置,非常谦虚的自称第二猛将。

  “弘农乃天下重镇,易守难攻,北扼黄河,东靠函谷关,有崤函之固,兵家之要地,司马昭十三万中军,你这凉州第二猛将也冲不到他面前啊。”孟观一边解释一边打趣。

  周围人一阵哄笑。

  “笑什么!”刘珩恶狠狠的朝周围呲牙咧嘴。

  虽然第二猛将的水分很大,但凭着他一身的蛮力,加上狼牙棒,军中还真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

  “仁武说的不错,我们的确可以去弘农会一会司马昭!”杨峥被刘珩的话启发了。

  打不打再说,但几万骑兵突破黄河,绕过潼关,劫掠河东,兵临弘农,带给司马昭的冲击却是无比巨大的。

  别以为缩在崤函或者渭南就是安全的。

  我可以兵临弘农,就可以扫荡并州、南阳、河北等地!

  周围将佐都因杨峥天马行空的想法而惊讶。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杨峥缓缓道。

  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每说一个字,就吐出一团白气。

  纸上谈兵不可取,但纸上兵法可以拓展将领的思维深度。

  杨峥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型的帅才,所以苦读兵法,实战配合理论,然后才能融会贯通不拘一格。https://www.baiycap.net

  当然,这只是杨峥的个人理解。

  一出道就是绝世名将的,也大有人在。

  将佐们立即拱手,“君侯英明!”

  “那就启程,让司马昭看看我们凉州将士的英姿!”杨峥沉声道。

  “遵令!”

  风雪中,五万步骑继续跋涉。

  路过莲勺、重泉等数个小城,城上几个守军一见到凉州骑兵,便主动打开城门。

  城内总共也没几个人,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