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五百一十九章 震动(1/2)

  马邈望着山岭间如长蛇一般蜿蜒而来的凉军,没有坐以待毙,领三千伏于山道之上。

  凉军猛龙过江,士气如虹。

  江油几十年都未逢大战,遇到虎狼一般凉军,全然不是对手。

  田章一人当先,明知是伏兵,激战不退。

  半个时辰,蜀军便崩溃了。

  马邈撤入城中,闭关而守。

  “将军,属下愿领一军再战!”赵阿七拱手请命。

  马邈苦笑一声,“事已至此,你还要再装下去吗?”

  赵阿七一愣,手习惯性的按住刀柄。

  方才埋伏凉军,冲在最前的是赵阿七,最先撤退的也是他……

  两人目光一接触,却忽然同时笑了起来。

  “十年了,你居然隐忍十年!”

  “你早就知道?”赵阿七并不觉得惊讶。

  “这江油关有什么我不知道?每年那么多细作来来往往,我岂会不知?大汉完了,大汉早该完了。”马邈长叹道。

  阳安关失守,十几万魏军压在汉中,蜀国早就支持不住了。

  马邈出兵一战,也算是尽了应尽的义务。

  即便守住江油关又能如何?

  没有汉中这个门户,蜀中也是迟早的事。

  这么多年,成都的乌烟瘴气马邈全看在眼中。

  他本有报国之志,却因既不是荆州系,又不是益州系,被闲置了十几年,满腔忠义早已凉透。

  正如阳安关投降钟会的蒋舒一样。

  蜀国的人心早就散了。

  “我主正是用人之际,凉州羌胡亦可为将,将军乃名将之后,原本也是凉人,何愁没有用武之地?”赵阿七虽然还是佝偻着腰,但整个人的气势都变了,仿佛压抑多年的东西在这一瞬间喷薄而出。

  他为凉州效力十余年,凉州也没有亏待他。

  只要回去,便是九野营的统领!

  长子赵雄已经从青营出来,成了炙手可热的第二代将领,前途远大。

  在江油城中,赵阿七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凉州啊。”马邈掸了掸身上的灰尘,他看的比赵阿七更远,“今后天下便是东西之争,邈愿降!”

  近三万凉军偷渡阴平,自景谷道攻入,江油关投降。

  消息如同波浪一般向周围传荡。

  汉中、蜀中同时跟着震荡起来。

  成都朝堂上,君臣大惊失色。

  整个蜀国的兵力一共也才十万左右,阳安关折损两万人,汉、乐二城、黄金围被隔离近万军,加上剑阁的姜维、张翼四万兵力,整个成都兵力也才两三万人。

  比兵力更空虚的是装备和粮草。

  钟会在汉中耗了快半年,蜀国已经撑住不住了。

  阳安关、汉城、乐城积累大量物资,反而让成都捉襟见肘。

  尽管火烧眉毛了,朝堂上还在争论不休,有人要姜维立即回援,同时召永安、南中诸军支援成都。

  有人觉得凉军不足为惧,只要守住绵竹关,凉军必死无疑。

  蜀主不能决断。

  诸葛瞻力主集合成都最后的兵力,汇合青壮凑出五万人,先守住绵竹,不可令凉军入蜀中平原。

  诸葛瞻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是留在成都官职最高之人。

  任何谏议,都会有一众荆州系官吏支持。

  国难当前,平日一向嚣张跋扈的黄皓缄口不言。

  刘禅从诸葛瞻之谋。

  诸葛瞻与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尽起成都精锐并青壮五万人直扑绵竹。

  江油失守的消息同时传入阳安关钟会手中。

  正在犹豫北上还是南下的钟会立即引兵直扑剑阁。

  并致书姜维:“月有阴晴,天命无常,将军文韬武略,才为世出,上不能恢复汉业,下不能安定蜀中,非才德不济,实乃时运不至也,内受制于阉宦,外掣肘于诸将,焉有不败之理?今汉祚将倾,回天乏力,何不归降故国?若能如此,可与会共立不世之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望明公思之,会翘首以待。”

  姜维收到信未作任何回复。

  王濬谏道:“蜀中空虚,凉军偷渡阴平,我军亦可效法,自剑山之东择小路而进,奔行阆中,直取巴中!”

  钟会摇摇头,“阆中小道曲折深险,若事不谐,为姜维警觉,片甲不回,争夺蜀国,其要害在人,而非一城一地之得失,杨兴云得成都,吾可得姜维!真乃天助我也!”

  在他眼中,姜维比成都还要重要。

  有姜维的四万大军,加上他手上的十几万大军,无论南下北上,都是一股强大的势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