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七十八章 渺茫(1/2)

  骑兵乃离合之军,聚散无常,飘忽不定,有若天马行空。

  若只顾正面冲击,便是下乘之中的下乘。

  八百余骑兵随着杨峥先是向西北,绕开正面的蜀军步阵,然后折转向南。

  蜀军早已挺起长矛。

  杨峥却并不急着进攻,只是围着蜀军大阵奔跑。

  蜀军不得不分出精力应对杨峥的骑兵。

  而那千余蜀军骑兵依旧簇拥在牙旗之下岿然不动,仿佛千余把利剑,虽未出鞘,杀气依然纵横天野。

  几番试探,蜀军浑然一体,犹如刺猬,让杨峥无处下嘴。

  无论骑兵转到哪一个方向,总有蜀军的长矛对着他们,几次箭雨之后,杨峥的骑兵和战马又倒下几十。

  不过杨峥看出蜀军的弩箭并不密集,应该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既然无法打开缺口,杨峥只能反复围绕着蜀军大阵盘旋。

  仿佛一条长蛇在缠紧猎物。

  只要猎物稍有松懈,杨峥的骑兵便一口咬下。

  然而精锐如虎步军不可能给杨峥这样的机会。

  几员骁将列阵在各自步阵之前,指挥步阵转向,让杨峥始终无从下口。

  连击溃一个小步阵的机会也没有。

  轻骑的骚扰还是起到了作用,让蜀军无法全力围攻邓忠的两千步卒。

  不过这也只能延缓邓忠被吃掉的时间。

  战场的优势依然在蜀军手中。

  而且那一千精骑始终不发动,让杨峥有些忌惮。

  环视战场,步军的厮杀依旧惨烈。

  两军阵前血肉早已模糊,尸体堆积成了一个高坡,双方甲士各踩着尸体冲上去厮杀。

  殷红的血水从尸体下缓缓流淌而出,染红了青草,染红了大地。

  焦臭与血腥气混杂在一起,直冲云霄。

  风中飘散灰色絮状灰烬,仿佛夏末时节下起了大雪。

  到了这个状态,人已经不会恐惧,也不会疲倦,红着眼、咬着牙,用尽所有力气,刺出手中的长矛。

  要么撕裂敌人的肉体,要么被敌人撕裂。

  很多人血肉翻卷,脏器挂在盔甲上……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挺起长矛向前……

  自黄巾之乱起,天下已经风云激荡了六十一年。

  无数勇士变成了白骨,无数血肉被永无止境的战争吞噬。

  一年年的征战,一年年的杀戮,让每个人都从内到外的强悍。

  今日之战,虽然兵力远远不如骆谷大战,但惨烈程度不遑多让。

  杨峥心中不禁对邓忠升起了敬意,两千兵力死死挡住了几倍虎步军的猛攻,其强悍程度令人咋舌。

  姜维继承诸葛遗志,九伐中原难以成功,原因或许在此。

  王朝上层虽然日渐腐朽,但它的战士、它的底层并没有腐朽。

  烈日已缓缓西沉,烈焰亦渐渐熄灭。

  但浓烟依旧遮蔽天空,让整个战场偏向灰暗。

  灰色的灰烬仿佛飞雪般落在头上,杨峥抓下一片,在手中化为虚无。

  近一个半时辰的激烈厮杀,双方都已经有了疲态。

  杨峥胯下的战马速度也在减弱。

  而邓忠军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被蜀军逐渐从尸上赶了下来。

  大火虽然快熄灭,但青翠的松柏杂草灌木都燃着暗火,浓烟越来越大。

  望着蜀军坚实的阵列,长矛如芦苇一般林立,虽然没有弩箭,但轻骑的作用实在有限。

  战场上的有生力量只剩下南面的姜伐野。

  杨峥固然可以抽身离去,但邓忠和姜伐野必然覆灭。

  然后蜀军从容打扫北面脱离祸害的残军。

  再然后杨峥别想在魏国混了。

  想到姜伐野,杨峥心念一动,战场的有生力量只剩下姜伐野了。

  这场大战,他们一直游离在外围。

  现在到了出力的时候。

  杨峥向东面放出两三百匹战马,骑兵跟在马后大声呼喊,借着烟雾,营造出要猛攻蜀军前营的假象,迟滞蜀军猛攻邓忠。

  半途之上,忽然调转马头,折返向南。

  烟雾之中影影绰绰。

  一开始战场上所有蜀军都在警戒杨峥的骑兵,但这么长时间,人的注意力终究会分散,精神也会疲惫、松懈。

  蜀军大营有姜维坐镇,自然无懈可击。

  但南面的蜀军小阵,没料到杨峥的突然一击。

  此前骑兵多次从他们背后掠过,秋毫无犯。

  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姜伐野的两千余羌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