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七百九十五章 劝降(1/2)

  沙盘上邺城周边的城池插上的“秦”字小旗越来越多。

  文鸯拿下涉县、武始、武安等城,正进军襄国,蒙虓攻魏县,久攻不下,南下夺取繁阳、内黄等城,进军黎阳。

  襄国和黎阳都是重镇,司马炎严防死守,不在当初朝歌之下。

  黄河以南,王濬与王浑在东平攻防。

  局势陷入僵持。

  “有马隆的消息否?”杨峥望着代郡。

  赵阿七拱手道:“禀陛下,马都督率三万精骑,并未从代郡进兵,而是向北穿过阴山,目前不知去向。”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马隆用兵水平在这时代是顶尖的存在,要么不出手,要么一出手就要了敌人的命。

  以如今的态势,就看谁先出错了。

  秦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晋军严防死守,但久守必失,只要一个地方打开缺口,便会形成全局溃败之势。

  两日后,两万颗勐火油送来,是大兴工坊紧急赶制的。

  由于时机紧迫,工坊还发生事故,引起一场火灾,幸亏巡逻的禁军赶到,没有出现较大的人员伤亡,但工坊被烧了一半……

  樊铁夫上表请罪。

  但锦衣卫的密奏是细作暗中破坏导致。

  至于是哪里的细作,还在调查当中。

  太子杨旭建议把工坊搬到大兴外的小城去,一来保密,二来安全。

  杨峥同意了,回信让他以后这种事情可以自行决断,不必上表,一来一去耽误时间。

  太子监国,本来就有权处理国中大事。

  手上有了勐火油,秦军的胜算更大。

  杨峥让随军工匠加紧打造各种攻城器械。

  冲车、云梯、巢车、壕桥、临冲等等。

  投石车和霹雳车增加到一千辆。

  整个秦军大营仿佛一片巨大的工地,士卒协助工匠打造。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去冬至,一场大雪纷纷扬扬洒满河北大地,掩盖住了殷红色的战场,南北大营银装素裹,战争的气息被遮蔽住了。

  这种天气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各地的攻战暂时停了下来。

  杨峥索性杀牛宰羊,犒赏将士。

  后方的冬衣、烈酒源源不断送来,维持住了秦军的士气。

  一日两餐,杨峥与寻常士卒吃喝一样,安抚士卒情绪,“这一战打完天下就定了,以后你们想打还没有这种机会!”

  “哈哈,能为陛下征战,死而无怨了。”一个四五十岁的屯长笑道,两鬓已经霜白,脸上皱纹堆叠成沟壑。

  见多了死亡,眼神因而略显沧桑。

  “朕要你们活着,儿孙满堂,吃香的喝辣的。”杨峥狠狠灌下一口烈酒。

  一股暖意从腹间升起,全身暖洋洋的。

  “陛下隆恩,小人铭记。”屯长一脸的豁然之色。

  更多的年轻士卒则是期待此战之后,好生赡养父母,再娶几个妻妾,生一堆儿女,然后安安心心的种田过日子。

  愿望一个比一个朴实。

  没有什么成为大将军、富豪之类的。

  但在这战乱年代,这么简单的愿望有时却很难。

  “会有这么一天的。”杨峥郑重道。

  军中还有宣义司的节目,说书、戏曲等等,为将士们写家书。

  营中热火朝天,时常有欢声笑语飘扬在风雪之中。

  不过对面的晋军则有些愁云惨澹。

  几十万大军需要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过冬的衣物、干柴等等。

  天气越冷,消耗就越大。

  秦军铆足了劲,才能勉强供应上,更不用说晋军。

  每天都可以看见晋军将冻死的尸体扔出营垒。

  杨峥让刘珩带着锣鼓手前去劝降。GSxsw.c0m

  这么冷的天气,晋军连派军驱赶都没兴趣了。

  “晋军的兄弟听着,司马家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天下必归我大秦,投诚过来的既往不咎,一人三十亩良田,若是能斩杀晋军将左,按官阶大小,屯长一百亩田,都尉两百,校尉三百,偏将五百!官越大,赏赐越大!”

  对面一阵大骂,接着是一阵稀松的箭雨,懒洋洋的掉在刘珩面前。

  刘珩的声音更大,“兄弟们,尔等为司马家陪葬不值当,司马家做了多少恶?想想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妻儿,你们若是战死了,他们怎么活?”

  这一次,对面忽然沉默起来。

  司马家干了什么事,早就被说书人说烂了。

  只要有耳朵的人总会听到一些。

  但很快就有人大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