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知青点其他人一身湿漉漉的回来,天色都已经暗下来了。
看着他们那貌似没什么重量的木桶,苏舒不禁摸了摸自己挺翘的鼻子。
话说,她早上差不多是最后一个离开草甸子里,从另一头走到岸边,貌似她收的鱼还不少。
所以下午草甸子里的鱼应该少的不是一点半点。
见捉鱼回来的几人都是一脸丧气的模样,苏舒也不打算过去触霉头,将盆里收拾好的几条草鱼在屋檐下挂好后,转身便回了屋。
听到动静的何青青看了眼苏舒住的屋子,眼神不经意掠过苏舒挂在屋檐下的几条草鱼,心里不禁更加憋闷起来。
早上他们捉的小半桶鱼,中午那一顿已经被他们霍霍的差不多了,原还想着下午能多捉些回来,等熏成咸鱼,以后隔三差五的也能沾上个荤腥。
没想到忙活了整整一个下午,捉到的鱼连上午的一半都没有,白在水里泡了半天不说,其他人对她这个组织行动的人也有了意见,可她明明都是为了大家以后的伙食能好些呀!
哎!要是知青点捉的鱼能再多些就好了。
这么想着,何青青的目光忍不住又瞟向了苏舒门前那几条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鱼身上。
晚上苏舒依然没出门跟其他人一块吃饭。
其他人也不在意,少一个人跟他们争抢难得的荤腥,对他们来说当然再好不过,因此对于苏舒奇怪的行为也没人多说什么。
不过苏舒虽然没跟他们一块儿吃饭,但糙米饭她还是打了一份儿回来的。
她要是什么都不打,那才叫人怀疑呢。捉鱼的事情过去没两天,村里人就又开始组织去上工了。
好几天不上工,水田里的稻子倒还好,只可惜了地里的玉米、红薯。
已经在结穗的玉米,被这接连下的几天大雨给打的七零八落,长长的玉米叶斜斜地挂在玉米杆上。
地垄上整整齐齐的红薯现在还都浸在泥里,虽然下雨后大队长就已经安排人将地里的水尽量排出去了,可浸泡了好几天雨水的土地可不是这么容易便能干爽起来的。
村里的老人看着眼前的景象,眉头忍不住紧紧皱在一起。
“下了这么些天的雨,这地里的粮食也泡了好几天,也不知道今年地里的粮食收成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粮食减产那是难免的,就是不知道今年村里分到的粮食能不能让村里的人不饿肚子。”
“考虑这个还不如让大队长去镇上问问看今年的粮食能不能少交些来的容易。”
其他老头听言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苏舒双脚深深嵌入泥地里,手上的动作却不停,她得将被埋在泥地里的红薯藤翻出来,还要将地里折断的红薯藤,玉米叶通通收拾出来,再由男知青送到村里的猪圈里。
这就是今天知青点众人负责的工作,将附近这一大片红薯地里的红薯藤收拾出来。
看地里红薯玉米的长势情况,想来要不了一个月就可以收获了。
擦了擦满头满脸的汗,走到一旁的小路将带来的薄荷水喝了一小半。m.baiycap.net
苏舒将头上戴着的斗笠往上抬了抬,看了眼身后还泛着青色的稻杆,想来离稻谷收获的时间也不远了。
繁忙的秋收正朝他们招手。
忙活了几天,大雨过后的收尾工作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期间苏舒以外收到了大队长给她带回来她哥哥的信,里面有二十快钱外加十五斤粮票和一些其他的杂七杂八的其他票证。
信上倒没多提其他的,只让她安安心心在村里呆上两年,照顾好自己,若有什么难处可以求助村里的大队长,除了这些他还在信里提到,要是在村里遇上自己和大队长都不好解决的事,可以去县里找他的一位好友。
信的背后已经写好哥哥那位好友现在居住的地址。
苏舒拿着信纸不禁长长叹出一口气,她这位哥哥真的是方方面面都替她这个妹妹考虑好了。
又是钱又是票又是人脉关系的,她要是过的不好那都没天理了。
不过在信中没见他提起酱料的事情,算算日子,东西也差不多该到了。
在苏舒收到信件两天后,部队里的苏建军竟然意外收到了来自妹妹的包裹。
起先发现包裹的是同宿舍的小王。
小王才刚结婚没多久,又是家里的老幺,因此平日里收到包裹最多的就是他,他也习惯隔个两三天往门卫室跑一趟。
因此见到眼熟的收件人名字,忙不迭的便去通知苏建军了。
也是凑巧那会儿苏建军正好拉练回来,正满头大汗往宿舍赶呢,在宿舍楼正好撞见来找他的小王。
听见有他的包裹,苏建军是既惊讶又好奇,虽然心里隐隐有些猜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