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暮色迟

第十章 向家风波(2/3)

 正说着,一个小厮进来,张嘴就禀报:“老太太,大小姐府上的人过来回话,说姑爷已病了数月,这个忙怕是帮不了……”

    “病的这么巧?”老太太脸一黑,面上十分挂不住,“既然如此,叫他好生养病罢。”语气已是暗怒。

    却听那小厮接着道:“大小姐那边还有一事,说想借些钱,姑爷的病好像很……”

    “让他滚!”老太太陡然吼起来,小厮骇然一惊,忙不迭的退了出去。

    厅里归于平静,老太太清咳了两声,挪逾了会儿,抚着额头道:“我头有些痛,约莫昨日着了风寒,思卿,你陪你姨夫坐着,我先走了。”

    她迅速起身,脚步走的快,不待二人相送,已是出了厅房。

    思卿与向之华仍坐立难安的等待着,期间有人来回过几次消息,都没有结果。

    时间拖的越久,找到人的希望就越渺茫,思卿脑补了些阿阳一个弱小孩子在歹人手里会遭受到怎样的境遇,眼泪不自觉扑簌扑簌的掉下来。

    向之华脸色一直苍白,看着思卿,本就紧蹙的眉头又深了些。

    徘徊之际,门外走来一人,脚步松松垮垮,双手插兜,边走边好奇的左右望着:“怎么都这样急,发生什么事了?”

    思卿一回头,看见孟怀安斜靠在门边。

    孟怀安见她眼眶通红,脸颊还挂着泪,脸色微一变:“你怎么啦?”

    没什么好隐瞒的,她简单说了始末。

    怀安听后亦是惊愕:“他们想把一个小娃娃藏起来太容易了,怎么可能轻易找得到?”

    这话虽是大家不想承认的事实,但真的听人说出来,实在刺耳,向之华面露悲切,轻声道:“不管怎样,还是得尽力找。”

    “这不是尽力不尽力的事儿,有些事情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尽力了也未必有用。”怀安全然没顾他的神色。

    思卿一急:“跟你无关的事情,你闭嘴就好,何必来说风凉话?”

    怀安只得闭了嘴,思索着安慰两句,还没想好怎么说,又有下人带来消息,这一次竟有了些眉目,说有人在码头看见过几个形迹可疑的人,老爷已带人过去了。

    但因不识歹人面目,那些人大抵在码头分散了,特征不甚明显,他们去了之后如无头苍蝇一般,仍旧是找寻不到,不过好歹锁定了目标,不至于横冲直撞漫无目的。

    几人先是一喜,然听到后面,又是一哀。

    “若是他们上了船,可就真没办法了。”思卿道。

    “那还不简单,且叫船走不了就是。”怀安脱口而出。

    “如何能叫船走不了?”除非封了码头,这焉是平民百姓能做到的事情?

    怀安一顿:“我……就这么一说,而且……你们搞错了重点吧,孩子说不定都转手了,关键是要找孩子,找那几个人有什么用……”

    眼见思卿投来凌厉的目光,他意识到自己又说了“风凉话”,抬手捂住嘴,做了妥协的表情,“我闭嘴,我闭嘴。”

    向之华再坐不下去,起身道:“我去码头。”

    “码头人已经够多了,去了也帮不上忙,您万一也走失了,岂不是……”怀安话说到一半,瞥了眼思卿,连忙打住了。

    稍作思量,忽的灵光一闪,上前一步道:“我……想到一个办法。”

    “什么?”

    “你现在……让我说话吗?”

    “快说吧!”思卿简直想打他。

    “好,先告诉我,那孩子有什么特征?”

    “胸前有一块圆形红色胎记。”向之华答。

    “知道啦。”他边说着,边往外走去。

    思卿跟了几步追问:“你有什么办法?”

    “一个好汉三个桩么,我找程逸珩调巡捕营去。”

    思卿眼前一亮,程逸珩的父亲是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他手下巡捕营若真能调动,便事半功倍了。

    但程逸珩真的会帮忙吗,孟家不是一贯将他这些朋友称之为“狐朋狗友”吗?

    然而,孟怀安这“狐朋狗友”在此刻起了作用,那程逸珩十分仗义,还真的用父亲的私权调了一众兵丁出来,横贯满城,寻找胸前有圆形胎记的三岁孩子,同时封了码头,将待行的船只也翻了个底朝天,行动敏捷又迅速。

    这日的百姓们皆能看见兵丁们在街上穿梭,见到小孩子便抓过来看,孩子们哇哇大叫,父母们心惊胆战,旁观者们暗暗谩骂,而码头上,耽误了出行的人们更是怨声载道,还闹了一场小小的抗议行动。

    百姓们想,这个孩子一定是非常有头脸的人物,不是皇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