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三国

五九 孙权厚葬周公瑾 刘备重用庞士元 一(3/4)

>    吴地文人学士多知庞统名号,知其在赤壁大战中立有大功,且喜好评价人物,树立别人的名声。被其评价之人,往往都超过本人实际才能。

    有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如此?

    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不少人都愿与其接近,听其评说。

    庞统随众人将周瑜灵柩送至柴桑欲回时,与其一起送丧的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前来送别。

    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于是告诉他们说:“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对全琮说:“汝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时佳人。”

    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

    于是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与庞统深交而还。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陆绩比顾劭好吗?”

    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

    顾劭听说后,去见庞统,与其交谈。

    顾劭问:“先生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

    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综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给帝王出谋划策,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

    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遂与其相交亲近。

    却说诸葛亮在荆州闻周瑜死讯,为了进一步巩固孙刘联盟,共同抗拒曹操,又上演了“诸葛亮吊孝”一出。

    诸葛亮径至柴桑,鲁肃出于联合抗曹大局,以礼迎接。

    周瑜部将多以为都督被诸葛亮气死,欲杀诸葛亮报仇,因见赵云带剑紧随,不敢下手。

    诸葛亮跪灵前失声痛哭。后人在编演的《诸葛亮吊孝》戏剧中,为诸葛亮设计的一段唱词说:“哭了声都督英贤,哭了声周都督!再叫声我的周贤弟呀!实指望你我二人同心携手共图大业,不料在曹操猖獗之际,我的贤弟你、你就早早死去了!

    三献爵孔明我躬身拜叩,想起来前情事痛在心头。

    也自从孙与刘咱们同心携手,破曹兵战赤壁振兴荆州。

    哪料到公瑾弟你命不长寿,实可叹志未酬就一命罢休。

    贤弟死不报丧所因何故?难道说人不在情也不留?

    突然间小军报贤弟终寿,闻噩耗事仓促备礼不周。

    为兄我修祭文敬献亡友,千行字写不尽你一世功勋!

    灵前故友祭忠魂,我的周都督啊,追思平生痛我心。

    公瑾弟保东吴你把心血用尽,柴桑口掌帅印统领三军。

    为破曹差子敬你将我相聘,共商讨天下事大破曹军。

    我言道心腹患蔡瑁与张允,通水战识韬略不利我军。

    公瑾弟合掌笑情不自禁,定除去二贼子方显超群。

    巧的是曹营内有一人夸口奏本,他管保劝故交就是都督你呀,弃吴降曹另称臣。

    可笑那曹孟德用计不稳,差蒋干来柴桑与你谈心。

    公瑾弟见此人又恼又恨,你暗暗定一计奥妙如神。

    公案上你修下离间书信,蒋干他果中计盗书私奔。

    曹孟德闻此事怒不可忍,遂令人斩了蔡瑁与张允,除掉咱的对头人。

    借敌杀敌你的计谋准,看起来你比我孔明胜三分。

    天下的奇男子可算是公瑾,我的贤弟呀!

    诸葛亮今日来吊孝,可真是哭不成来我又担心哪。

    我一生失去了个知心人,我一人破曹怎胜任?

    有道是孤掌难鸣独树不成林。

    曾记得三江口你去观曹阵,见战船一连十十连百杀气腾腾,愁得贤弟大病缠身。

    为兄我忙进帐把病探问,未相谈已知你的病源起因。

    我言道治你的病须用一个字,你说道就是请来华陀也难除根。

    我说不妨取出笔两杆,试看投心不投心。

    咱二人手掌各写字,转面一齐就把手伸。

    抬头看“火”“火”字相同来心相印。

    我说贤弟呀!你的病刮一场东风才除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