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宋末

第八十章、释放工匠(2/3)

教导有方让平儿成为天下扬名《红楼梦》的作者,乃是天下妇人之楷模。”

    “小弟拟给嫂嫂立牌坊,同时向朝廷举荐孺人诰命,不知妥否?”

    娘亲大喜,在翠竹扶持之下站起来。

    急忙万福还礼:“叔叔有心,只是奴家无才无德,实在是愧不敢当呀。”

    她心里明白,凭着赵平的名气,加上祥瑞与孝母车,何况还有官府推荐。

    这个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但是口里不得不谦虚几下。

    袁学正有些欣慰点点头,他看了赵平一眼。

    突然上前对着辛志才一礼之后说道:“禀告辛知县,下官近来感觉近来年迈体衰,想辞去县学学正职务。想到赵家庄去养老,还望辛知县恩准。”

    辛志才还礼之后仔细看了他一眼,又打量赵平一眼。

    突然哈哈大笑,说道:“本官看袁学正辞职是假,到赵家庄是真吧。”

    袁学正被看了出来,有些不好意思说道:“禀告辛知县,下官的弟子赵平在赵家庄办了一个学堂,没有山长,下官想去试试。”

    辛志才打量袁学正,《唐诗三百首》献给朝廷之后,袁学正散官级别将来必定高升一级。

    他高过县学教授王海之后,确实不宜呆在县学。

    于是辛志才说道:“赵家庄,出人才,兴教化,制物事,研新料。与其它相比较,教化确实弱了一些,袁学正去正好促教化,赵家庄更需要一个官学。“

    ”袁学正还是县学学正,也是赵家庄学堂的山长,不过主要时间还是在赵家庄。“

    ”但是,大宋现在财源困难,赵家庄这个官学就只有赵家庄先垫付。县里衙门什么有钱,再支付不迟。平儿,你觉得如何?”

    赵平上前向辛志才及袁学正躬身一礼,说道:“谢谢叔翁,谢谢老师。赵家庄一直努力在办学堂,可是师资一直匮乏。“

    ”叔翁和老师此举正是及时雨,正好解决赵家庄学堂燃眉之急。平儿再次表示感谢。赵家庄处于昌元县边缘地带,边缘地带当然有边缘补助。”

    说完又是躬身一礼。

    辛志才及袁学正二人坦然接受了。

    赵家庄肯定待遇不错!

    钱绍也上前对着辛志才一礼,然后说道:“禀告辛知县,下官也近来感觉年老体衰,想辞职到赵家庄养老,敬请辛知县恩准。”

    辛志才哈哈大笑说道:“你们二人果然是郎舅,姐夫一提出,舅子马上跟进。也罢,职位依旧保留直学,到赵家庄也任直学之类吧。平儿,你觉得如何?”

    赵平又是上前一阵感谢。

    事前还有完。

    这是吏还是民?

    青衣带着补丁。

    他脸上带着风霜之色。

    年龄大约五十出头。

    他来到辛志才面前,向着辛志才行了一个大礼说道:“禀告辛知县,慈幼局已经揭不开锅了,再不拔钱,慈幼局就要饿死人了。”

    辛志才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此人是慈幼局,只是不知此人姓氏。

    他来官府,本身穿着寒酸,加上又只有要钱的一份。

    官府本身又困难,连自身俸禄都发不起,哪里还有款项可以拨付?

    没有想到,在他刚刚掌控官府的时候,他又来要钱了。

    如果不答应,显然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威信又要跌落下去。

    但是,官府的仓库可以跑老鼠。

    自己好不容易把挪用款项填平了。

    还没有来得及搞点钱进入仓库,转运司又来催促款项。

    因为置制使正在与胡人打仗。

    打仗,必然离不开钱。

    整个四川都缺钱。

    有人问,可以向朝廷要呀!

    问题是,朝廷同样也没有钱。

    朝廷为了应付四川及湖北两边战争,不得不大量发行会子。

    会子发多了,导致通货膨胀。

    导致会子越来越不值钱,仅仅为同样面额铜钱三分之一!

    甚至更少。

    心电微转之间,忘记了眼前这个财神了。

    辛志才看了此人,然后又看看赵平,最后问道:“你们慈幼局在哪里,带自家们去看看。还有,你贵姓?”

    裘助不禁大喜,立即上前一礼之后说道:“小吏裘助,乃是慈幼局院长,小吏给各位带路。”

    听说要自己前去,肯定要是想起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