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宋末

第八百四十九、洞房花烛(2/3)

 房父房母见到道长已经这样说了,顿时大喜,纷纷对着道长行礼:“谢谢道长。”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把喜堂设起,还不把喜宴摆起。”卓嘎白娘充满皱纹的老脸突然绽出难得的光彩,对着一群手下吩咐。

    此时,早有喜娘过来,簇拥着房家家人,到屋子更换衣物去了。

    同时大红灯笼开始挂起,鞭炮阵阵,锁呐、锣鼓喧天,整个法王王府喜气洋洋。

    仿佛觉得王府声音有些单调,外面又传过来声音。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王府外面,传过来骑兵跑动的声音。

    他们刚刚跑到法王府门前,王府突然传过来锁呐鞭炮声音,王府的大门还挂着两个大红灯笼。

    卓嘎白娘这里正准备喜事,一个王府护卫跌跌撞撞冲了进来。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卓嘎白娘打量正在吹奏人群一眼,脖然大怒训斥。

    她的一个手下,上前一脚,那个王府护卫被他一脚蹬在地上。

    那个护卫不敢抬头,就跪在地面指着外面,气喘吁吁说道:“禀告管家,来了,来了。”

    “什么来了,你是做什么,话也说不清楚。”卓嘎白娘那个手下又是一脚,那个护卫砰地一声,倒在地面上面。

    那个护卫干脆倒在地面,依然指着外面说道:“禀告管家,是汉人来了。”

    “汉人来了,是什么汉人?”卓嘎白娘俯视着那个护卫,尽量平静地问道。

    护卫不敢抬头,望着地面回答:“禀告管家,是汉人骑兵。”

    “大约有多少?”卓嘎白娘脸色一变,迫不急待地问道。

    护卫想了想,才接着回答:“估计上百人。”

    “管家,现在怎么办,汉人骑兵马上就要进来了?”副管家次仁旺姆听到这里,身子情不自禁颤抖起来。

    她年齿大约四十,有少量白发,眼角有不少皱纹。

    卓嘎白娘脸色极为难看,脸色阴沉如水。

    这里婚礼还没有进行,那里汉人骑兵已经来了。

    他不停围着案几围着圈圈,仿佛热锅上的蚂蚁。

    她一口喝下碗里酥油茶,就要把碗狠狠地向着地面摔去。

    可是看着人群之中演奏热闹的人群,她叹了口气,接着把茶碗轻轻放在案几上面。

    这里乃是喜事,岂能让大煞风景的事情出现。

    想到这里,卓嘎白娘对着副管家次仁旺姆挥挥手:“婚礼照赏进行,我出去看看。”

    伍春刚刚晋升为阵长,被派来抄家。

    亲兵队长伍仁一看法王府挂起的大红灯笼,嘴里能够塞进一个鸭蛋:“这也太巧了吧,难道知道要抄家,就办起喜事起来?”

    “果然还挂着大红灯笼,我记得以前法王府好像还没有挂过大红灯笼。”主簿王民看着大红灯笼,陷入沉思之中。

    伍春没有说话,突然眼睛一亮,望着副阵长索朗德吉:“索朗,法王以前挂过大红灯笼没有?”

    “大红灯笼?”索朗德吉想了想,最后摇摇头,“我从来没有见过法王府挂过大红灯笼。”

    伍春不禁苦笑:“我们来得太巧了,不到碰到人家办喜事,而且还是显然有汉人。”

    “真的太巧了。”王民也苦笑不已:“阵长,这个事情怎么办?”

    伍春转身,驾马战马,来到一个文人面前。

    伍春向着监国府杂房主簿肖华东,拱手一礼问道:“肖主簿,你是文官, 你看看此事怎么办?”

    抄家是武官之事,文官负责监督,因此肖华东也带着两个手下过来监督。

    肖华东原来是京城小吏,几乎没有骑过马,直至来到西县,才开始学习骑马,技术不熟悉,自然跑到后面。

    “叫管家出事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肖华东想了想,决定问问再说。

    卓嘎白娘出来一看,果然有上百汉人骑兵,而且手里拿着兵器。

    拿着兵器来到,显然是来抄家的。

    前些日子,听说法王带兵十万进攻青塘城,卓嘎白娘觉得汉人好日子倒了尽头。

    毕竟,城里汉人兵马不过两千多,外面法王带来兵马十万。

    十万兵马攻打只有两千防守的青塘城,相当于五十个吐蕃勇士打一个汉人。

    更何况,听说城里还有一万吐蕃骑兵,随时可能造反。

    法王王府上上下下一致认为,法王肯定会取得胜利。

    不过卓嘎白娘虽然认为法王最终会取得胜利,但是一直老老实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