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书生有点凶

第七十三章 罪己(2/3)

给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

  崔大人却并未多想,朗声说道:“皇上乃一国之君,虽正值年少,但亦是学习治理朝政之时,却撇下国事,远下江南,导致太监总管赵公公和近二十位大内侍卫惨死……”

  陈安晏听到此处,也不禁暗中冷笑!

  所有人都知道,李彧这次回京,必然会因为赵公公之死大发雷霆,虽说他如今并没有太多实权,但怎么说也都是大梁名义上的皇帝!

  其他势力就算实力再强,也都不能直接挑战他的皇权!

  但是这位崔大人却反其道而行之,竟然在李彧发怒之前,先参了他一本!

  其实这也是崔大人钻了空子!

  若是李彧已经正式掌权,若有大臣要参皇上的本,必然不能如此草率!

  刑部乃六部之一,所辖制政事受内阁监管,所以就算崔大人要参皇上的本,也必须经内阁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若皇上所行之事,确实有违天理,再由内阁大学士直言进谏,绝非崔大人今日之举如此草率!

  不过,李彧似乎并未生气,不过在听到崔大人所说“导致太监总管赵公公和近二十位大内侍卫惨死”之时,却忍不住说道:“崔大人是认为,是朕的原因,才让赵公公和这么多侍卫送命,所以要参朕的本?”

  崔时敏毫不犹豫的回道:“正是!”

  若是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这位崔大人还真可能算得上是一位直言敢谏的忠臣,但陈安晏却早就看出了他与那吏部尚书多次“眉来眼去”,显然有所勾结!

  李彧听了冷笑着从袖中取出了一份诏书,对着李文栋说道:“这是朕的罪己诏,还请八皇叔代为宣读!”

  李文栋听了大惊!

  这罪己诏可不是普通的诏书!www.baiycap.net

  一般来说,只有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皇帝通过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如今虽说涉及近二十条人命,但远远没有到需要下罪己诏的地步!

  李文栋大致一看。

  “朕以凉德承嗣丕基,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皇考宾天时,朕止两岁,虽行丧三年,终天抱恨。行至十岁有二,却以顽劣心性,不顾朝政,妄下江南,以至数十名臣子命丧苏府。朕心难安,特下诏罪己!”

  虽说只有短短百字,而且行文略显稚嫩,但李文栋却知道此事必定不是李彧一人能做的决定!

  他立刻看向了陈安晏。

  相比于其他文武官员听说李彧下了罪己诏之后的震惊,陈安晏似乎十分淡定!

  李文栋从他的脸上根本没有看出什么波澜!

  而崔尚书似乎也没料到李彧会如此直接的下了罪己诏!

  下面的那些文武百官在骚乱之后也都看向了李文栋,似乎想看李文栋会如何处理此事!

  李文栋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他看了看百官又看了看陈安晏,突然说道:“皇上的江南之行,杨副指挥使相比知之甚详,不知对崔尚书的奏本有何看法?”

  杨雄显然没想到李文栋会问他,不过他反应也是极快,立刻上前回道:“回王爷,下官身为大内侍卫,职责就是护卫皇上,其他下官一概不知!”

  杨雄这么说倒也没什么问题!

  为官最忌讳的就是僭越!

  大内侍卫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皇上的安全,而杨雄在皇宫也是出了名的孤僻,对于朝廷的党争从不过问,所以他这么说也没人怀疑。

  李文栋没有办法,接着问道:“不知陈公子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陈安晏连忙回道:“既然那位大人参了皇上的本,而皇上也已下诏罪己,不如将这份罪己诏给那位大人看看是否满意!”

  崔时敏听了之后,心中立刻对陈安晏生起了万分怨恨,却又不得不马上跪下,连道不敢!

  其实他的本意只是让大家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让百官都觉得此事都是由皇上引起!

  崔大人自然知道以他的奏本,对于皇上来说,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只是为了之后皇上在处理此事时,能有一个缓冲的余地。

  却没想到李彧会直接下诏罪己!

  这在旁人看来,这大梁的臣子,竟然逼的一位十二岁的皇帝下诏罪己,这无疑是权臣的行为!

  他一个刑部尚书自然不可能有这样的魄力!

  细究起来,还可能涉及结党营私。

  这都不是崔大人能抗下的罪名。

  他为官多年,听到陈安晏这么说了之后,自然马上就想到了这些后果,所以才会有如此举动!

  而这个时候,吏部尚书单文柏站了出来:“皇上,此事不如稍后再议,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