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书生有点凶

第八百八十二章 渊源(2/3)

是早就将从杭州带来的戚从瑞以及侯玉成两人给忘记了。

  这两人,一人是崔时敏的外甥,一人是魏文康的故友之子。

  而自己在江南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显然他们应该早就知道自己将这两人一起带来了京城。

  陈安晏故意放慢速度,正是为了等这两个人。

  听说是这两人求见,就连马飞也迎了出来。

  不管怎么样,这许修杰毕竟是朝廷正二品的侍郎,在朝中也算是一位重臣。

  只不过在他之上还有崔时敏。

  而在这些年里,崔时敏因为早早投靠了齐太后,也算是出了不少风头。

  因此,许修杰却是显然没有那么出名。

  但是谁都不知道,其实,如今刑部里的那些公务,大多都是许修杰在处理。

  至于崔时敏,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文柏替齐太后筹谋而已。

  不过,许修杰对此倒是并无怨言。

  因为这两人关系极好,可以说是亲如兄弟。

  据说,他们当年都是同一榜的进士,崔时敏是那一科的榜眼,而许修杰未入三甲。

  多年之后,他们却是同在刑部,当时也算是一段佳话。

  坊间有传言,其实在科考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

  在科考最后一天的时候,在贡院的一间杂物房突然起火。

  其实,按照大梁规制,在贡院内都设有储水的大缸,一旦失火,这里几口大缸的水也能应付。

  而这些考生在这段时间里,不论是考试还是吃喝拉撒都只能留在号舍。

  因为考试要持续数日,因此,这些考生还需自备干粮。

  而贡院只会提供一些清水。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朝廷也想过给这些考生提供吃食。

  可是,在实施了一次之后,却是发现了有极大的问题。

  首先,这些考生尽管以南方的才子居多,可也算是来自五湖四海,而每个地方乃至每个考生的口味都不相同。

  因为众口难调,朝廷也不可能替每个考生都准备一个厨子。

  不过,这还不是主要的原因。

  朝廷之所以不另外安排厨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旦这么做的话,那些考生就有更多作弊的机会。

  因此,最终朝廷还是决定让这些考生自己准备干粮。

  而在他们进来考试的时候,那些官兵也会将每个考生包括干粮在内所有的东西都里里外外的检查一遍,以杜绝夹带的可能。

  而事实上,除了这些考生之外,那些监考的官员以及主考官等人,在这段时间也都会留在贡院。

  他们若是无旨离开贡院,朝廷也会降罪!

  不过,相比这些考生来说,那些官员的日子自然要舒适一些。

  毕竟,他们的吃穿都有人伺候。

  而这些考生,他们所住的地方,都是差不多四尺见方的号舍,里面除了桌椅之外,便只有一个便桶。

  时间一长,这里面的气味便会十分难闻。

  因此,再这样的情况下,有的考生极有可能会难以集中精神答卷。

  为此,也有一些考生在科考之前先贿赂了里面的官员。

  在收了银子之后,这些官员便会每日将这些人的便桶清理一次。

  到了后来,有些身娇肉贵的考生因为数日不能洗澡,同样通过贿赂,能得到了更多的清水用于洗漱。

  尽管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无法出去,外面也无法将东西运进来,但是这些官员却是想了一个办法,从那些装水的大缸里取水。

  对于那些官员来说,他们根本就不担心这里会失火。

  其实,在早年间的时候,贡院倒是的确失了几次火,最严重的一次,直接烧死了六十多个考生。

  因为在那个时候,这贡院里的房子以及号舍都是木材所建。

  再加上,这里又都是考生的卷子,因此一旦失火,光靠那些装水的大缸根本就难以扑灭。

  后来,朝廷觉得有很大的隐患,于是后来又重新修建了贡院,而且,没有再用木头,而是该用了砖块。

  所以就算真的哪里起火了,也没有那么容易一下子全都烧起来。

  因此,在那些官员看来,从这些缸里取些水根本不碍事,最多等考完之后再添进去便是。

  只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那次却真的出事了。

  那次正是崔时敏跟许修杰科考的最后一天,其实,大部分考生已经作答完毕,但是出于对主考官的尊重,一般很少有人会提前交卷。

  其实,到了那个时候,该写完的都早就写完了。

  就在所有人都等着结束的铃声时,却从这贡院的一侧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