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将玉兰送医啊!若晚一步,玉兰有个三长两短,小心你们的脑袋。”
慌乱中,几名行刑官才急忙将锁链打开,将玉兰背起后,不敢怠慢赶紧离开了行刑场,将玉兰送到了御医府医治。
玉兰因失血过多送到御医府之后依然昏迷不醒,面色苍白。身上的衣衫不整,头发异常凌乱。粉色衣裙已满是鲜血。
御医查看后,无奈的摇摇头道:“于内官,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被称作于内官的便是方才去刑场传达太后口谕的大内官。名为于波,此人乃太后身边贴身奴仆。于内官见御医面带难言之隐之色,便已猜出情况不妙。于是叹了口气道:“御医,直说无妨。”
御医这才道:“不瞒于内官,玉兰恐命不保矣。玉兰因断其手脚,造成大量出血,微臣已经给其服用了止血散,但情况依旧危急,宫内御医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医治好她。”
“微臣也只能尽力而为,为不耽误玉兰医治的时间,微臣以为可将其送至万国寺医治,万国寺有一神医,名为刘义。曾为一江湖游医。名声远播,只不过此人因一次意外手术,造成患者死亡。”
“自此内心深受打击,不久后便发誓再不医治他人,入万国寺剃度出家。万国寺本着救苦救难为法旨,微臣以为玉兰必可得救。”
听此于内官来不及多想,太后临行前吩咐过,无论如何也要留得玉兰一条命在,于是急忙命人将玉兰送往万国寺。
万国寺离长安城路途遥远,虽然若得神医刘义医治,玉兰性命可无忧,但玉兰能不能挺过这一关,却是得看她的造化。
御医给玉兰服下止血散后,又进行了包扎。但依旧无法将血流彻底止住,所以于内官等人必须尽快将玉兰送往万国寺。
此刻于内官等人挥舞长鞭,一辆马车向着万国寺飞奔而去……
皇后在太后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有所好转。没有玉兰在身边着实感觉心里少点什么。服用完御膳房为其烹制的补品后。面色也有了些许改变。
看着皇后身体有所好转,太后心中喜悦,坐在床边,将汤碗放在一边,一脸慈祥的看向皇后道:“若儿啊!可感觉好些?”
皇后点点头,笑了笑,眼中满是感激道:“谢母后照顾儿臣,儿臣好多了。”
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嗯,若儿身体好些,母后就放心了。你这一晕倒啊,着实让母后心中担心,你身体如此虚弱,为何着急前来面见母后,可是为西域使者而来。”
皇后点点头,一脸担心。土方国虽然是弹丸小国不假,可现在东盛国也今非昔比。尤其这两年连年天灾,东盛国若再与土方国发生战乱,可畏是给东盛国雪上加霜。
自幼皇后便受父亲影响,自然对带兵打仗有所了解,一个国家若与他国开战,粮草便是最关键的事情,很显然东盛国这几年因天灾,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粮草自然不足。
如何解决千军万马,不远千里行军打仗的吃饭问题,就已是让东盛国加重负担。更何况与土方国一旦开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后续粮草如何解决更是问题。
很显然太后没有考虑这些,武韦帝更不会考虑这些,如今朝堂之上,更是没人敢谏言,可用的大将,自然是贺斌,贺斌若离开长安城,国师自然会更加肆无忌惮。
若郭秋月与国师从中作梗,贺斌能不能回来都是问题,所以皇后是绝对不希望再有战事发生的,可是当她看到使者的头颅已经落地时,心中突然感觉一切都晚了,一时惶恐才会晕倒。
此刻太后问及此时,只好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太后却微微一笑,对此根本不以为然。东盛国虽然连年天灾不假,可是太后认为这些年东盛国并无战事,国库充足。
怎会担心粮草一事,可她却不知国师近乎将国库已经亏空,修筑尚月台。正是他借此贪污国库的幌子。见太后一脸不以为然,皇后有些焦急道:“母后,确实不该弑杀使臣,恐这一战在所难免。儿臣自然无话可说。”
“但儿臣以为使臣是被冤枉的,他怎会有谋害臣妾之意,母后杀了他到底是出于何意?可告知臣妾。”
虽然太后杀使臣另有目的,但她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于是摆摆手道:“若儿啊!你还是太年轻了,知人知面不知心,土方国骚扰我边疆已经得不到满足,所以他们才会借进贡的幌子,来毒害我东盛国日后的龙脉。可谓是居心叵测啊!若儿万不能让其迷惑了。”
皇后怎么也不会相信,此事确实是使臣所为,但此刻她也没有其他的证据,只好不再理论此事,叹了口气道:“唉!这宫中之事,越来越让儿臣感觉到担心,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惶恐。真不知道日后还会发生什么,儿臣只希望东盛国无事,天下百姓无事,儿臣只有这么小小的心愿而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