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能签到

第四百一十五章 国大民骄(1/2)

  “老爷,其实谁继承爵位并不重要,反正都是老爷的子嗣。最重要的是朝廷的态度。”沈学义说道。

  “朝廷的态度?”冯盎有些不解的看着沈学义。

  虽然继承爵位,要向朝廷报备,但也只是报备而已,朝廷并不会去插手。

  沈学义说道:“老爷,你觉得陛下能允许以后的耿国公像你一样么?”

  冯盎被人称为岭南王,可不是叫叫而已。

  在岭南,冯盎不止有很高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他手上有兵权。

  李世民之所以没有对冯盎动手,除了冯盎表现的非常忠心以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想引起动荡。

  但是朝廷肯定不可能容忍这种国中之国一直存在下去。

  “那先生认为应该怎么做?”冯盎问道。

  “那就要看老爷怎么想了。”沈学义说道。

  冯盎沉默了一会,说道:“老夫并没有造反的心思,只想着冯家能一直传承下去。”

  沈学义闻言松了一口气,如果冯盎想着冯家一直掌控岭南,或者有造反的意思,他就要另谋出路了。baiycap.net

  不是他对冯盎不忠心,在他看来,这两只选择都是找死的行为,他并不想受到牵连。

  “既然老爷这样想,那么二郎继承爵位是最好的人选。”沈学义说道。

  “愿闻其详!”冯盎看重的就是家族传承了。

  “首先,朝廷最顾虑的就是老爷在岭南的声望,就算老爷百年之后,冯家在岭南的声望有所减弱,朝廷依然不会放心。而二郎一直在长安为质,如果不出意外,短时间是不可能回到岭南的。这样一来,二郎远离岭南多年,在岭南毫无根基,在朝廷看来,是最好的选择。”沈学义说道。

  冯盎手里的兵权并不多,真正让朝廷顾忌的就是威望。

  岭南有很多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对大唐的归属感根本不强,如果冯盎稍微蛊惑,拉起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完全没有问题。

  而冯智戣作为长子,在岭南生活了几十年,要说没有结交那些少数民族,谁信?

  而冯戴智脱离岭南多年,在岭南没有丝毫威望,只有他继承爵位,才能让朝廷放心。

  沈学义见冯盎沉思,继续说道:“另外,二郎天资聪颖,完全有能力让冯家传承下去。”

  “老夫明白了。”冯盎虽然没有表态但是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

  皇宫,甘露殿

  “这是边关送来的急报,你们看看。”李世民脸色阴沉的说道。

  本来因为长孙皇后病好了,加上有了药,以后也不会有危险。加上这几天也没发生什么大事,李世民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但是当看到边关送来的急报,李世民的好心情,瞬间消失了。

  李木先把急报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看完,面无表情,传了下去。

  每个看完急报的大臣,或沉思,或愤怒,都没有说话。

  当程咬金看完,愤怒道:“西突厥和薛延陀的那些小崽子,简直是找死。陛下,臣愿领兵,收拾他们。”

  其他没看急报的人,听到程咬金的话,已经差不多清楚了。

  李世民没有理会程咬金,看向房玄龄,说道:“玄龄你怎么看?”

  “陛下,他们劫掠大唐百姓,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必需要派兵让他们知道大唐的厉害。”程咬金大声说道。

  李世民狠狠的瞪了程咬金一眼。

  程咬金缩了缩脖子,没有再说什么。

  他虽然平常在李世民面前大大咧咧的,但是并不代表他不懂分寸。

  “陛下,这样的事并不奇怪,每年都有发生,但是现在并不适合出兵。”房玄龄说道。

  游牧民族到中原王朝劫掠,自古以来都有。

  这几年,因为大唐逐渐强大,游牧民族虽然没能攻破大唐的城池,但是城外的百姓依然继承会受到劫掠。

  往年一到冬季,朝廷就会往边境增加一定兵力,同时把百姓迁到城里坚壁清野。

  今年因为考虑草原局势紧张,应该不会到大唐劫掠,加上为了消除他们的顾忌,因此并没有如此做。

  “那房相的意思是,就这么看着百姓被异族祸害?”尉迟恭不满的说道。

  武将的价值,只有战场才能体现,大唐建立不久,朝中武将都是沙场宿将,他们根本不惧战争。

  国大民骄,不外如是。

  “放任不管肯定不行,现在应当把边境的百姓都迁到城内。从急报上来看,西突厥和薛延陀都是小股入侵,并没有攻城的意思。”房玄龄说道。

  “现在做这些有什么用,百姓都被抢完了。”程咬金嘀咕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