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女木匠

第464章 立储(1/2)

  皇帝怕两人没听清,故意拉高了音调。

  江巧二人被拉回注意力,忙不着痕迹松开手,朝前走去。

  阎渊向来内敛,说话讲究言简意赅,同江巧对视一眼后,主要的表达任务就落在江巧头上。

  虽然认亲的戏码,是皇帝提前吩咐的,但具体行事的细节,皇帝可没跟他们说过。

  而且一国之君,即便是演戏,也只有他随便演,下面的人看着接的份儿。

  不可能叫皇帝配合,提前同他们排练。

  所以如何发现袁守谦,竟是当今皇子这件事,就要靠他们自己编了。

  好在编故事,江巧还算一把好手。

  将自己在南境的事情,半真半假编进故事中,一一朗生阐明道来。

  “俞老将军心知朝中虎狼环伺,故将自家嫡幼子推出来当替身。”

  “并将殿下托付袁家代为教养,并留下那枚玉佩。”

  “直至我与阎少卿,在凉州见到殿下,见过殿下的容貌气度。”

  “又有逆王们,企图多次暗杀,才被瞧出端倪。”

  “后来阎少卿找到袁家求证,袁家惊疑不定,拿出从未打开过的信物盒,才知此间渊源。”

  “……”

  江巧一番娓娓道来,声音清脆吐字清晰,桩桩件件详略得当,听得殿上人仿佛身临其境,人人面上充满怅然唏嘘。

  就连上首的皇帝,听到江巧这话都忍不住点头。

  只是双眼之中,还有某些复杂难明之色。

  “如此,袁家得知真相后,便趁逆王河北王勾结外敌时,将殿下送回为君分忧。”

  “后因一系列事情发展太快,实在来不及说明,遂一直拖到现在,还望圣人恕罪。”

  “望圣人恕罪!”

  配合皇帝演这出戏的人,在江巧声音落下的瞬间,都齐齐下跪请罪。

  至于上首的皇帝,这个结果本就是商量好的,又怎么会怪罪?

  面上那神情,恨不得马上开坛祭天,让袁守谦认祖归宗。

  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再迫切也要端着姿态,朝其他群臣问道:

  “众爱卿以为如何?”

  什么如何?

  是“恕几人罪”如何,还是认回这个皇子如何?

  群臣摸不清皇帝心思,一时整个大殿寂静,没有一人表态。

  皇帝见状,眼中闪过讥诮,面上却一派满意笑意道:

  “既然众爱卿都没有意见,那谦儿的事,便按照皇家规矩走就是。”

  说完,又飞快对着江巧他们一抬手道:

  “你们也起来,一切都是凑巧,哪来的罪?”

  “倒是在寻回皇嗣这件事情上,你们立了大功。”

  “当然,不止你们,还有梁州袁家……和俞家。”

  说到俞家的时候,皇帝很是感慨,眼神中的复杂之色变得释然,莫名的琢磨少了许多。

  起初听到江巧的说辞,皇帝心中是有点点不舒服的。

  原本他任由江巧二人发挥的意思,就是想将这个功劳,算在两人头上。

  因着江巧身份,这两人赏赐也不必给得太过分。

  却没想到,在江巧的任意发挥中,并没有让自己和阎渊,占据更大的功劳。

  反倒在为俞家再一次正名,再一次让俞家的地位,变得更加崇高。

  而且还带上了袁家,再加上这次袁守清的出马,相当于袁家再立一功。

  俞家倒是无所谓,反正人都死绝了,再多的荣耀和高贵的品质,也只能放到自己儿子身上。

  皇帝只咀嚼一阵,心中倒是很快过了。

  只是这袁家,本就是一颗参天巨树,再要施肥,其他的树就活不了了。

  此时,一旁的王公公,接到江巧使的眼色,适时的凑到皇帝耳边,低声说了句什么。

  听到这话,皇帝有些惊讶地看向江巧,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玉佩。

  “今日先散了,待行过皇家规矩,谦儿彻底认祖归宗后,再同前事一起论功行赏。”

  说完,皇帝便率先起身离开。

  待皇帝已经拐弯,殿中一派安静的景象才被打破。

  首当其冲的,就有人忍不住质疑道:

  “这袁家小将,就算真是皇子,那也非中宫嫡出……”

  “嗤——张公是岁数大了,分不清轻重了吧?”

  “重要的是嫡出吗?重要的是,咱们圣人有成年皇子了,且被教养得一身清贵又文武双全。”

  “等着吧,再过不久,咱们忧心的储君事宜,怕是就要尘埃落定咯!”

  这话一出,不知道是不是江巧错觉,总觉得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