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五十三章一战克复五城地(六)(2/3)

>    到时候,不论是带兵救援,还是让人加紧去乡中抄掠粮秣、或是修筑更多的防御工事,以应对敌军的围攻,却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投降了。

    他召集城中诸位武士,将此事告与他们知晓,在场众人亦是惊骇。

    岛崎景信说道“高氏贼子骁勇善战,只用八百众就击破大谷备前的两千军势,逼降了白马坚城。如今朝比奈信置又给他增兵五百,再加上裹挟的降军,说不得已经坐拥近两千众,我城内却只有五百守军,断非他的敌手。千兵卫,还是快点遣人命黑屋、左户隐两砦的守军来城中集结吧!”

    他当日在旭山城外的军营内,聚众中鼓噪闹事,虽然村上义清三人迫于足轻的声讨,没有敢将带头者尽数处死,但出仕越后的事情也不用再想,被远远打发来了安云郡,加入一揆势帮助仁科家的残党对抗武田军。

    实际上城中的村上军,多是当初闹事的那一批足轻,也无怪绍田常陆介借口抚恤,不愿过来统领。

    绍田重高愁眉不展,答道“我岂会不知城中兵少,恐非其敌手?这两日发下的札文你等又不是未见到,各家国人眼中,只顾自家私利,有‘围而不赦’的檄文在,不去主动请降就不错了,如何会来援救我等?”

    诸位武士皆愤然,怒道“我等若是败亡,他们难道还能有什么好下场不成?”

    绍田重高亦无计可施,说道“为今之计,只有紧闭城门,固守不出了。”

    城中村上军武士无言以对,绍田重高在村上军中以智谋闻名,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唯有接受了他的办法,自去各队召集足轻登城,严加守备。

    ······

    高师盛领兵出白马砦,进讨千国城。

    因一揆之故,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所见亦多是避兵徒徙的流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见他们路过,或是神情呆滞地跪伏路旁,或是远远地逃匿不见。

    出兵近十里后,到得一个路口,一条岔路由此向西边折去。引路的下间赖庆向西指引着方向,说道“沿着这条正路向前不停,再走十几里就到黑屋馆了,然后东拐再行十几里就到了”

    小野忠明往西边的岔路上望了一眼,问道“这条路是通向何方?”

    下间赖庆犹豫了一下,勉强答道“此路通向我莲照寺···”

    高师盛勒马停驻,观望附近的地形,远处的山上确是隐隐约约看见似有几个黑点,说道“嗯?这条路原来是通向师兄御坊的?”

    下间赖庆连忙恭谨地应道“是,往西走上不远处就是我莲照寺了。”

    他心道“等打下千国城,如果有机会,得去莲照寺好生参拜一番。”

    莲照寺是信浓名刹,寺中主持身份尊崇,是本愿寺第八代法主莲如之后。门下坊官除了下间氏外,还有富樫氏,两家交替把持寺中俗事。

    富樫出身藤原鱼明流武家,因追随足利尊氏讨幕有功而就任加贺国守护职。长享二年,富樫氏宗家为一向一揆绝灭后,诸多作乱的分家改为出任金泽御坊的坊官一职,据说有一支就来了信浓。莲照寺是信浓名刹,寺中主持身份尊崇,是本愿寺第八代法主莲如之后。门下坊官除了下间氏外,还有富樫氏,两家交替把持寺中俗事。

    依照滨名信光之计,阵斩大谷宗直,随后采纳小野忠明献策将俘虏中的北信豪族尽数屠戮。

    果然沿路乡里、野砦中村惣在看到旗杆上挑起的数百颗残破的人头后,明悟破城皆屠不是虚言恫吓后,无不率众请降,乞求能够重回武田家的伞下。

    今川军一路堪称高歌猛进,高师盛对这些主动归降的‘良善百姓’,不论他们之前是否袭杀代官,举兵作乱,通通一概赦免前罪,当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各村除了要向高师盛缴纳‘制札钱’外,还要严格按照军役令提供相应的杂兵和阵夫,作为今川军攻打千国城的前驱。

    不愿屈服今川军兵威的一揆众,也都纷纷弃砦遁走,逃入山林之中继续行动抗拒武田家的统治,倒是黑屋馆内的守军颇有志气,在驱散了老弱百姓后,只剩二百来名青壮在城内顽抗死守。

    黑屋馆只是做小砦,板塀不高只有二间上下,更不是地势险峻的山城,甚至连护城的掘壕都没有,让人分不清城中守军究竟是敢勇,还是愚蠢。

    不过在今川军看来,二者并无任何区别,反正破城之后都是一群死人,死人就无所谓敢勇,或者愚蠢了。

    在陆续收编安云郡各乡得杂兵后,高师盛的军势已然增至两千於众,正好可以用城中守军的人头,来威慑这群摇摆不定的信浓众,让他们知晓,唯有安心为今川军效命才是活命的唯一出路。

    高师盛於城外两町之外列阵,一挥军佩,身旁太鼓手催军出阵,传令以旗本队为主,上千名杂兵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