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五十四章一战克复五城地(七)(2/3)

    绍田重高见今川军必然不会就此罢手,只得转身退避旁侧高阁内,命人召集诸将,一齐登城,留下布满城头的士卒,匆促忙碌地搬运各种守城器械。

    看到村上军打算负隅顽抗,高师盛静观各军布阵。马驰人奔,镰枪遍布,冬日的阳光也照不暖锋刃的森冷。幡旗招展,荡起的尘土,几乎称得上弥天盖地,五辆发石车仍旧不停不歇地向城中不停抛掷着人头,小半个时辰后才陆续停手。

    下间赖庆立在高师盛身侧,手捻佛珠,小心地指点四周,说道“武藏守请看,此城立於崇山险要之地,东北倚临嶽岳,与越中、越后、飞驒三国接壤;西南则谷地沃野,勾连更及、水内两郡,实为南北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且兼土地肥沃,有商榷互市之利,说是我安云郡北最为紧要的一处大城也不为过,昔年武田大膳经略信浓之前,仁科、绍田两家就为争夺此城,鏖兵不断。”

    实际上,莲照寺也曾多次窥觑此城,坊官富樫氏就曾多次率领僧兵前来攻打,只是碍于山高城坚,皆未能得手罢了。

    富樫氏原本才是莲照寺派来参加组织一向一揆的坊官総领,但千国寺城被划给绍田家后,一气之下回返寺中,退出仁科一揆,不得已主持才临时改派下间赖庆这个不通军法的寺家坊官来主持合战。

    “哦?师兄莫非属意此城?”高师盛略微会意,左右并无旁人,干脆直接了当地问道“若师兄有意,我可作价交予贵寺替武田家暂为代管。”

    千国寺城的紧要,高师盛在进入安云郡前就早有耳闻。不过对他来说越富庶才越好,这样攻打下来以后,缴获才会越多,至於自己洗劫一空后,这座城砦归属为谁,他并不在意。

    “这···这不大好吧?”下间赖庆试探性地问道。

    “有何不可?”高师盛意有所指地答道“须知在下平定一揆后,是要去森城与大军会合,哪里有多余的兵力来守备此城?净土真宗与武田家本就是友盟,既然武田军无力驻守此城,交予贵寺代管正何其道理,不仅千国寺城,白马砦以及附近乡里我也可以一并交给贵寺。”

    如果莲照寺开得出价钱,他将打下来的城砦,转手卖给对方也是无有不可,至於武田家是否承认,或是会因此而不满,则不再他的考量之内,反正镇压一揆结束后他就要回转远江,而且也正如他所言,没有多少兵力来驻守。

    今川军全部留守驻防,着实不太现实,如果安置刚刚归降的信浓国人众,那之前还何必兴师动众地前来征讨,转手卖给莲照寺是对高师盛个人最有利的方法。

    下间赖庆本来只是想拉近些关系,随口提起个话题而已,本无有侵占此城的打算,这会儿也不禁听得怦然心动。

    转念一想,若莲照寺拿下千国寺城、白马砦两城,完全可以割据安云半郡,以此为根基,背靠加贺本山,联合越中、飞驒两国的其他寺庙的话,未必不能将佛国的疆域一直延伸进信浓。

    正想开口应承下来,却见高师盛哈哈一笑,打马前行,检阅各队的攻城准备去了。

    城中的村上军,一直未曾出城袭击。绍田重高不久又带着几名武士上了望楼,居高临下,仔细观察城外的今川军。

    下间赖庆本地土著,对城中武士熟悉得很,急忙追上前去,一一介绍“除去城中主将绍田重高以外,左侧那名年轻武士是新津氏当主,名叫新津重成是从绍田家过继的养子,原本是镇守在左户隐城内的守将就是他。”

    “新津氏出自清和源氏平贺氏流,在越后算是声势显赫的武家名门,新罗源三郎义光之子源义盛担任越后国司时,就曾有被人称为‘平贺冠者’。如绍田氏、平仓氏、清岐氏、山本氏、水原氏乃至‘越后钟馗’斋藤朝信的斋藤氏等多家越后国豪族都是新津氏的代官。只不过因支持上杉氏与两长尾争夺越后国支配权失败后,惨遭改易,沦落为过去代官绍田氏的家臣。”

    高师盛略微点头,在越后国这种武德充沛,士风剽悍,擅长以下克上的令制国内,新津氏没被断绝家名已经算是何其幸运。

    “他左边那人,身材高大的,是上野武士岛崎景信。右边的两名武士,则是仁科家当年的家臣,小岩岳盛规、盛通兄弟分别担任过马廻众、使幡骑的総领——两人算是仁科军总大将仁科孙六郎的亲信。”

    “仁科军攻千国寺城时,就是当时在守军中担任兵佐头的小岩岳兄弟做内细,接应攻城的岛崎景信,才得以轻易夺下城门。”

    岛崎景信这个名字听着很熟,高师盛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说过,军务繁杂,有的事要去安排,索性不再理会。

    千国寺城挨近北侧飞驒山脉,冬日的气候尤为严寒,较之平坦河谷地,冷上很多。因此今川军抓紧时间扎筑营垒,薄暮时分,各队已经将营垒兵帐设好,升起炊火做饭。

    诸将分别来见,大井盛朝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