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三章备寇忽闻军令传(2/3)

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来,也可在郡里购买些杂粮,见到有粮车入乡,不论多寡,总能稍安流民之心,不至于让其铤而走险。”

    “诸位,可还有何异议?”

    在场众人都是寻常国人,没读过什么书,本身也都是见识短浅之人,长谷川元忠又将该讲的都讲了,自是没有其他意见。

    证弘院主迟疑了下,说道:“乡佐,贫僧有一计,或许可以稍解流民骚乱,侵害百姓之事。”

    自从受高师盛等裹挟,参与伐害人命之后,证弘院主就很少再来庄所,即便过来,也是只听不言,很少再参与进讨论中,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回突然献计,高师盛很是吃惊,却也是愿意听取,一个博学的大和尚,总比在场这帮子文盲的话更有道理,问道:“请禅师教我。”

    “此前有流民来我院中乞食,贫僧听其所言,有不少人都是我净土真宗的善秀寺的信众,於今落难在外,又有许多饿殍冻毙,贫僧愚见:可否由我手书一封,以宽免矢田坊官为条件,请他们派人过来接收流民,再不济也可以换些粮食,渡过难关。”

    矢田坊官,即宗论案中杀人后潜逃回三河的矢田作十郎。

    逃亡之后,虽说在三河国依旧逍遥法外,大摇大摆的出入寺院,为信众开坛讲法,但谁能保证今川家将三河国人家臣化后,不会将矢田作十郎搜捕出来,问罪处刑,眼下正好骏府困顿,趁着无力赈灾的时候,以钱粮赎买罪责,也好让善秀寺的师兄弟们能够解除骏府禁令,重新回到远江,开院宣法,不至于自己一个人孤立无援。

    “以矢田作十郎自赎免罪,来换取钱粮?”

    高师盛微微沉吟,询问长谷川元忠和滨名信光的意见:“元忠大人、清兵卫,你两人以为呢?”

    长谷川元忠答道:“矢田坊官躲在三河国内,骏府对於追捕他实在是鞭长莫及,有力未逮,照这样看来,恐怕再过二十年也未必能够将之捉拿归案。”

    言下之意,表示赞同证弘院主的说法,骏府对捉拿人犯是有时间规定的,超过二十年未能归案的人犯,骏府便撤销对其的官方通缉,当然同样并不阻止民间私自复仇,若是梅川院的和尚们在通缉撤销后,再将矢田作十郎杀死,也是不会被问罪的。

    滨名信光亦点头说道:“元忠大人所言在理,不妨先由证弘院主出面请善秀寺的僧人过来接收部分流民,至於到底能不能宽免罪行,要看骏府的意思,我等也只是代为上书请求,就是没有得到准许,也并非是我等的过错。”

    高师盛也不犹豫,当即拍板向证弘和尚许诺道:“若善秀寺真能助庄所解决流民之患,我必然请求舅父为其说项,不让禅师难做!”

    证弘院主见自家的方法得到高师盛采用,并得了许诺,心中大为欢喜,面上谦虚不已,连连表示肯定会说服善秀寺的住持。

    说道矢田作十郎,高师盛想起了净空和尚,问道:“内藤光秀和净空和尚三人在你寺中,住的可算习惯?”

    证弘院主答道:“净空每日在禅房里修行,自称能逃过牢狱之灾,已经很庆幸了,不敢多做奢求,倒是内藤施主两人,对於落发剃度很是抗拒,不过倒也不似刚来时那样,总想着逃跑。”

    高师盛带兵回来的时候,顺便就将净空和尚三人一并带回来,交由善光院看管,善光院地窖,修建了好几间静室,专供关押犯戒的门徒或者供僧人参悟用。

    见三人无事,便不在外人面前多谈,高师盛一一传下命令,让大井盛朝把适才做出的几项决定抄写几份,交给各家国人,令北庄万次郎、长谷川隼人和守在流民窝棚内的小野忠明负责安排,具体行事,并让长田盛氏、证弘院主遣人去郡治和善秀寺,将这些事情告知,顺便筹措粮食。

    正当要散会之际,守门的新津孙一郎悄然将扇门拉开,弓着腰快步进来,禀报:“乡佐,郡里派人来了!”

    诸人循声看去,见几名蓑衣斗笠,脚踩草鞋的足轻,冒雪进院,在廊外略停了下,相互拍打着积雪,解下蓑笠后,才脚步匆匆地径往堂内进来。为首那人中等身材,肤色黝黑,正是板仓重胜。

    板仓重胜进得堂内,高师盛赶忙命人将他让到火盆附近,问道:“大雪封门,四郎匆匆来庄所寻我,莫非是有郡里有令传下?”

    板仓重胜是高师盛外祖父家臣的幼子,在郡治城下町跟吉良氏争斗,长田盛氏等人也都与他见过,因此之故,对他的到来都很热络,北庄万次郎更是出门,帮他拿了一件厚衣御寒。

    其余人等虽然对这个同心众没有什么印象,但碍于乡佐的面子,都做出十分客气的模样,板仓重胜急于公务,也没有时间客套,开门见山的说道:“回禀师兄,两日前骏府下令点兵,征发远江十三郡之军役,北上信浓支援武田大膳,迫退川中岛的长尾越后。”

    一言既出,在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