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十章两强相争难择主(2/3)

    犀川水贼众又名犀川十六众,除了総领横山氏以外还有松原、金丸两家有力头领,其余十三家则都是依附这三家讨生活。

    横山氏认定已经实际控制大部分信浓国土的武田家,而松原氏更愿意靠拢鞭长莫及,无力收编国人众的长尾氏,至於金丸家则是处于中立地位,不论武田还是长尾,只要不管束犀川众的水运垄断,都表示无条件支持。

    算是大多数国人,最朴实简单的想法,只关心自己那一町三反地,对扩张原有领地和臣服某家大名主动家臣化,保持敬而远之地态度。

    先前支援武田氏就是横山清岳部下的水贼,而松原、金丸只是持默许态度,非但不阻止,甚至还暗中提供部分帮助,毕竟武田信玄十年里,横扫信浓,屠城灭族的赫赫武功,多家名门都被断绝,谁也不知道这位甲斐之虎会不会因为犀川众,没有援助而衔恨在心。

    相反打着‘义战’旗号,优待国人,连本领都没有完成一元化的长尾景虎,看上去就更加亲民一些,没有畏惧,自然偏向残暴的武田军的方略,显然就更加符合存续家名。

    因此犀川众思虑再三,得出一个两不得罪的结论,一面遵从武田家的要求继续运输补给,另一面则热情款待长尾家的使者,并且再三表示,自家绝对没有胆量敢同幕府官军作对。

    没错,跟比起今川家自称的官军,得到幕府求援的长尾军其实才是得到公方御判书承认的上洛讨伐三筑的勤王义师,虽然现在王师被困北信,动弹不得。

    被问话那名水贼答道“慧真、长持两位禅师与等皆在客馆内。”横山清岳急忙吩咐道“快去请过来,一并来城头。”那名水贼大声应诺,赶忙转身折回,去请两家使者一起上城头。

    ·············

    武田、长尾两家现在分属敌国,早已经不复文明年间的亲密关系,此回各自派来负责拉拢的,都是国内的外交僧,这样即便调略不成,因为僧人的身份也可以保证使者不至于被杀害,因此两名禅师见水贼们对於到底依附哪一家,还没有定论,也不催促,干脆凑在一起谈论佛法,参禅静修。

    两人除了因为僧人身份外,就是各自带有数十人的僧兵护卫,即使在敌我不明的水贼窝点内,也是浑然不惧,同时也有点自持其勇。就算出现最坏的打算。水贼里有人想要加害,认为凭借僧兵的勇力,也能够护持着两名大和尚,不说别的,至少固守自保还是绰绰有余。

    善光寺慧真有借机观看越军战力的打算,而林泉寺长持也正想借机炫耀越军武士的悍勇的念头。

    横扫信浓的武田赤备,固然关东精骑,但吴越徒兵同样也是天下闻名的强军,两军交锋,不敢说稳操胜券,胜负最少也是在五五之数。要不然,何以能够两次争夺川中岛。

    说起来林泉寺长持身为监院,亲身赶赴水贼窝点,当初长尾军诸将,甚至包括长尾景虎在内都很是反对,担忧他会被水贼掳掠,送往武田军中当做人质,如若长尾政景能够一鼓作气,攻陷栗田城,林泉寺长持或许就会从谏如流,不会亲身涉险。

    但万没有料到,长尾政景竟然顿兵不克,再加上斋藤朝信、本庄繁长、色部长实三将突袭海津砦也是无有斩获,若是不能速克栗田,待今川、北条两家发力,如何抵挡?北信新得之地,尚且未曾彻底稳定下来,武田军侵略如火,没有越兵与之对峙,仅凭村上义清等残兵败将,下场可想而知,定然不战自溃。

    川中岛距离越后不过区区八十里路程,距离春日山城也仅有三百余里,若是北信丢失,等武田信玄稳固局势,越后边境,就再无一日安宁可言,他师弟宗三平定关东,匡扶幕府的野望,恐怕就再也无法实现。

    正是因川中岛对於越后的重要性,长尾景虎处心积虑,不惜亲自下场帮助村上义清等豪族夺回旧领,这才好不容易占据川中岛,取得了一块立足信浓的据城,岂容这般轻易便拱手相让与武田信玄这个狼子野心的逆贼?

    林泉寺长持作为师兄,绝不能坐视自己师弟的心血前功尽弃!故此他非要说动犀川众倒戈不可,城外的越兵,就是他与长尾政景约定,若是他没能回返,就派兵直接围城,不必担忧自己的安慰,出其不备攻灭这股集会城中,商议对策的犀川水贼众。

    只要十六家头领全部伏诛,剩下的水贼在重新选出头领前,断然再没有机会从中作梗。

    现在来看,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只看这十六家的头领惊慌莫名,不知失措的样子就知道结果为何。犀川水贼众平日都散布在犀川两岸的村落城砦,没有大事,很少会全部齐聚某座城砦内,面对长尾政景军马气势汹汹来犯,长久保持中立的金丸氏为首的五家水贼,不自觉的迈步靠拢松原氏,态度不言自喻。

    武田军的报复远在日后,眼下如果不遵从长尾家的话,破城灭门就在眼下,横山清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