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童渊,开局带领赵云投奔曹操

第9章 讨董檄文的妙用(1/2)

  曹羽话音刚落,曹操和陈宫都是眼里闪过一抹异色。

  “其实,这主意,我也想过。”曹操缓缓说到。

  曹羽愕然:“既然想过,为何主公一直没有发布讨董檄文?”

  曹操随即苦笑起来:“袁术、袁绍早已离开洛阳,如今一个是南阳太守,一个是渤海太守。和他们相比,我不管是家势还是本身的职位、名望,都相差很远!若由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来发布讨董檄文,岂不是有班门弄斧之嫌,会抢了二袁的风头,反受人耻笑?”

  陈宫明显也赞同曹操的想法,不住地点头。

  曹羽这才意识到,虽然周朝礼乐崩坏,但即便到了现在,人们的思想还很古板,还在遵循着一些潜规则。

  袁绍和袁术都是不满董卓而离开洛阳,以他们的家势、地位、名望,号召天下诸侯者,理当是他们。

  现在的曹操还不是以后的魏王,现在的他扯出讨董大旗,大概就像一个种田的突然跑出来要领导所有人保家卫国一样滑稽。

  但曹羽作为后世之人,思维自然少了许多局限性,略微一想,便有了说辞:“古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讨董勤王可是至高无上的旗号,主公打出这旗号,便是不得盟主之位,也能极大的提振自己的名声,那些高攀不上袁家的贤士,自然会转头主公!而且,有句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公祖上世食汉禄,举旗讨董天经地义,谁敢嘲笑?”

  曹羽的话说的有振聋发聩之势,曹操和陈宫听过后,直接就被洗脑,不光不住地点头,还对曹羽露出了叹服的神色。

  “今日能听子扬这样的高论,宫真有种四肢百骸通畅之感,仿佛浑身上下竟然少了许多桎梏,轻松无比!”陈宫大声赞叹,满心喜悦。

  “我亦有此感!从前畏首畏尾,今日听子扬高论,顿感从前的愚钝多么可笑!我为汉室谋划,岂能因为担心世人耻笑就停滞不前?”曹操激动无比,直接提笔就想要书写一封讨董檄文。

  不过这笔是提起来了,奈何写了几次,都感觉气势上有些不足。

  “公台过去是一县之长,想来善于写檄文?公台,这讨董檄文,不如就由你操刀?”曹操直接把笔扔给了陈宫。

  但陈宫却皱眉不已,虽然比曹操似乎强了一些,但依旧不足以写出一份震撼人心的讨董檄文。

  “这檄文,有些难写!平日里我都是写给那些刁民的,尽可能写的通俗易懂,但这讨董檄文要给天下诸侯看,是流传于后世的东西,显然要写的考究些。但我在文字上的功夫终究浅薄,这檄文……”

  陈宫说到这里,很是尴尬地想要把笔送还给曹操。ŴŴŴ.GhXSw.c0m

  “啊?难道一封讨董檄文,还得请外人来润笔?”曹操顿时一脸纠结,“这要被人知道,怕是反要招来嘲笑!”

  曹羽此时轻轻地咳嗽了一声:“主公,你是看不见我,还是看不上我?”

  曹操、陈宫都是一愣。

  “子扬这话,是何意思?”二人显然不明白曹羽想表达什么,因为曹羽在武艺、胆魄、辩才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谁都没想过曹羽是个全能型人物,自然也就不会想到曹羽会写檄文!

  但曹羽却偏偏把陈宫手里的笔拿了过去,当着二人的面就挥洒起来!

  “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

  “丞相董卓:尝自称忠良之臣,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黄巾之时,兵败河北,贿赂阉宦,而得免其罪……”

  “自群凶犯驾,天子势弱,卓行废立之忤逆之举。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

  “幕府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

  “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

  “如律令!”

  眨眼的功夫,一封讨董檄文便挥洒完毕!

  曹操和陈宫早已看的目瞪口呆,个个被字里行间的气势所感,同仇敌忾、痛恨奸佞的情绪充斥浑身,同时二人又被曹羽这一手绝活搞的无比意外,因为任他们谁都没想到,曹羽竟然真的能写出檄文,而且,出手就是精品,还不带一点停顿的就给写好了!

  “天才!全才!”陈宫震惊之余,突然激动的冲着曹操抱了抱拳:“恭喜主公,竟然得到了一位文武俱全的大贤辅佐!有子扬在主公身边,讨董根本不在话下!”

  曹操也下意识地点头,以示认同!

  随即曹操欣喜地拿起檄文,又从头到尾看了几遍,越看越是满面堆笑!

  “有了这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