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半边

中秋诗词2(2/3)

br>
    没有回答,只是范仲淹指着叶生说道:“钱公,稍会聊,我们看一看,他是如何写这最后一叠的?”

    “是啊。”

    范仲淹虽然美名远扬,然而眼下最关心的,还是这个学生的字与诗。圈子外面的学子乡绅同样急得抓耳挠腮,只听到里面不时的喊好呢,有许多人都失了态,究竟写了什么啊?看又看不到。但有的人已经知道了,此子在写一首很长的诗。

    长诗与短诗那个更难写,有许多人产生争论。短诗想写得短小精悍,言之有味不易。但还是有更多人赞成长诗未必难写,可写得出彩更难,这么长,又要讲究一些音律的变法,与内容的连贯完整,很不容易。

    特别对于叶生这样才十六岁的少年,想要驾驭它,并且还赢得一致的好评,更是难上加难。

    这个叶生不知道的,更不知道被后世舆为真正的士大夫的老师,就站在他身后,饶有兴趣的观看。也不能知,否则思绪一乱,这首诗也写不好了。钱惟演攀谈之际,他又写好了几行:

    诸仙慈怀调凡路,玉帝荡暇清朝班。

    阴霾倾散云霞回,惨霭顿去春日暖。

    桐和荻贺叶瑟瑟,蜂飞蝶庆舞翩翩。

    河水无阻向海去,一路铺绿到天涯。

    粼光弹奏黄金曲,青藻编织碧玉钗。

    绕樯紫薇飞双燕,傍水芷兰发岸花。

    彩帆渔歌兴唱晚,长亭送友西影斜。

    潮生甘醇潜入夜,月上玲珑半还家。

    潮来潮去近河口,河伯已至荥阳所。

    卷烟轻抚河中芙,掩袍悄语堤边柳:“

    此乃楚汉争雄地,当年惨烈非汝忆。

    两军相峙鸟不下,旌旗蜿蜒一百里。

    鼙鼓动天山川震,箭簇簧雨闪电鸣。

    纵横驰骋作奔兽,进退组列化黑云。

    竞戈贯甲穿胸骨,争剑掠面博亡魂。

    征马虺隤创口裂,杀气凛冽江河凝。

    水染鲜血霞失彩,野成尸窟山隐平。

    四年对仗生死决,只为一姓好正名。”

    范仲淹长松了一口气,道:“。居然用楚汉相争的惨烈场面,作为最后一个。真是出忽意料啊。”

    河柳闻之心戚戚,新叶摇兮语呓呓:“

    一水至此尚艰难,遑论兴亡替更事。

    锦锈光里亦努力,莫使前事当后师。”

    语罢伯柳两相散,天际方红风轻漫。

    参差云树罩晨辉,高低粉杏笼烟淡。

    河水无声泻千里,数点白帆天际现。

    “好!”这一次连范仲淹也喝了一声彩。仅数句,主题变得清晰起来,立意更是高昂可贵,整首诗得到了升华,也暗喻了此次钱公举办诗社的用意。最后余音袅袅,意境与音律也合了《阳关三叠》的曲韵,也隐隐的有了象征意义。作为一个十六岁孺臭未干少年人写出来的,算是极难得的佳作。当然,他这声喝彩声早就被诸人淹没了。

    叶生放下了笔,对钱惟演说道:“钱公,小子可否能将吕四娘带走?”

    “能,能,”钱惟演连连点头答应下来。

    这一次都不用呼喝了,人群就自动闪开一条道路。有的老百姓眼中都有了畏惧感,这时代特信鬼神,二十几岁写出让知州等人失态折服的诗字,也许有之。可十六岁的孩子居然让场子中间那么多大人物折服到疯颠的地步,这意味着什么!

    沈鹏远说道:“这是抄袭的!”

    钱公有些不悦了,所谓的抄,就是代笔,以后为人所耻,这时更为人所耻。没有证据,那是不能乱说的。如同上午写出来的许多诗,其中就有代笔也不是没有,但无人好说。

    周围有学子不乐意了,说道:“不得胡说,方才某看得很清楚,此子与吕四娘分明不熟悉。不熟悉又怎知她弹奏的是《阳关三叠》?”

    没有这个曲子,这首诗就跑题啦!

    沈鹏远继续道:“诸位,分明是他与吕四娘勾搭好了的,才替她赎身。因此,提前得知她会弹奏这首曲子,又让人写好了诗。”

    颇有市场,不然叶生为什么要赎她出来?看到没有,姿色如此平庸,岁数如此之大。这一说,也有一部分人相信。

    这边叶生也有了动静,盯着沈鹏远看,不是愤怒的,是怜悯,惋惜,最后摇了摇头。

    转身来到书案前说道:“钱公学生的来诗会的路上见火树银花有所感特作诗一首赠与钱公。”

    提笔飞快写了起来,宁儿在旁边看着,片刻后,帮忙将写了的字念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