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

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项(2/3)

板房。

    如今院墙垒砌,门外巷道铺埋砂石已经完成了地面硬化;院门都是统一预制的大门,推开门先是一堵影壁,影壁正对着门,看不见院内状况。

    影壁、院门都盖有遮雨飞檐,红砖影壁正中则是青砖组成的纹理,效仿瓦当图纹制成的更大神兽纹饰……这不过是青砖、红砖一起砌墙时的艺术处理。

    所以墙面依旧平坦,以后墙面会悬挂竹简,标示宅内居住的府兵身份、男女人口、牲畜数量,以方便街坊官吏登基、巡查。

    这是秦汉旧制,说的时髦一点就是网格化管理,是基本的单元格。

    绕过影壁,是空阔的宅院,宅院内预留的菜地已经种上了各类青菜;院墙之间还拉了一道麻绳,正晾晒衣物。

    修好的这些屋舍,在通风干燥后就已经安排府兵工匠陆续入住。

    按着规划,一宅能安排四户府兵入住,或两户士级府兵,或一户尉级府兵家庭入住。

    至于将校级别的军吏家庭要集中安置,他们有更大更宽阔的宅院规划……而一切屋舍宅院都是国家所有,只是暂时分配给在长安常驻的府兵家庭使用。

    这些府兵普遍是宿卫宫室的亲军五卫编制,哪怕兵员、子弟在外服役,也会保留家属居住的资格。

    依旧在世兵制的体系内,只是兵役与宅院使用绑定,家里有人服役,家庭才能享受免费的宅院。

    院内屋舍建造风格都是田信按着记忆设计的,此刻姜维可以明显看到所有的支起、推开的窗户都裱糊一层白纱,颇感浪费。飞卢吧

    北方窗户不能只能白纱,这只是外层的纱窗,夜里放下来防虫;而冬季的时候,窗户框体还能镶一层里窗,或者在纱窗表面再装一层厚布,以进行隔断、保温。

    窗户的白纱有些刺眼外,余下就剩下院内井水问题了。

    虽有明渠供水,这些水更多的是生活清洁、生产所用,而挖井不易,目前保持在六宅、八宅共享一眼井水的状态。

    有打井的规划,可目前还没有打井,这是今年秋冬之际需要进行的工作。

    因此现在饮用的是明渠供应的河水,但烧煮成开水后也没什么人嫌弃。

    毕竟周围五万多人劳作,水源、供水明渠周围并没有捣乱的熊孩子,或者随意饮水的牲畜、不知名动物。

    姜维一路跟着巡查,只觉得今后让府兵或其他百姓、士人居住这样规格的屋舍……有些不划算。

    同行的虞世方、严钟倒不觉得有问题,现在基层规划的这么好,那么以后中高层肯定会拥有更好的。

    就现在关中的生产效率,只要建材供应能跟上,什么样的宅院都能修建出来。

    三人检查屋舍质量之际,工地少有的马蹄声哒哒传来,警觉的三人出屋,就见一名背挂青红二旗的信使上半身出现在墙外,拉扯缰绳降速到院门前的上马石,矫健翻身下马,就进门绕过影壁,与虞世方的领路亲随一起出现。

    使者驱逐一卷纸铺开,念:“上命,召工部卿严钟来见。”

    严钟赶紧上前两步拱手:“臣遵命。”

    使者卷好纸,上前递出:“严公,公车已然备好,还请速速启程。”

    “是,稍待一二。”

    严钟收好公文纸张,铺开先看了几眼,才与虞世方、姜维告别,跟着使者一前一后走出大门,随即就见驭手驾驭马车已从街道口转进来,正朝这里赶来。

    巷道宽不过四步,马车无法转弯;可巷道纵横,下一个巷道十字路口转向即可。

    严钟也没问什么,就坐上马车一路疾驰,返回长乐坡军营。

    军营里田信还在研究新一轮的铸币工作……封禅大典要尽快举行,不然迟则生变。

    唯有第一时间拿稳名与器,才能不至于被动。

    先帝三子,代王刘理跟着马超的家眷待在上林苑,齐王刘永也即将来关中居住,会前往南山学院学习。

    而现在的皇帝也会暂时留在关中生活一段时间,等理顺各方后,再放兄弟三人就藩。

    刘禅就不用想了,塞到瀛洲去,带着那批顽固的尊皇分子去经营一份相对独立的产业,今后也不会遭受多少委屈,想怎么胡来都随他。

    只是皇后这里想离婚的就离婚,按着心意再找一个;小外甥终究是先帝的嫡长孙,也是自己第一个外甥,今后存在的意义很重大,应该交给关姬抚养,如果有能力的话,予以重用不算什么问题。

    当然了,如果太有能力……自己走的时候,也要带走这个能干的外甥。

    燕王三个儿子,也是先帝的亲孙子,先帝计划的是册封到燕国旧地,以辽东、朝鲜之地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