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追凶

第十四章 梦中的客人(2/3)

,一种内在的力量。

    可以说是表面低调,不露锋芒,但当他发挥自己的耐力和本事的时候,却总是给自己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陆城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能小看这个不如自己强壮的男人了。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目光已经在沈然的脸上停留了许久,沈然认真时候的神情,的确很抓人,那是他在大多数时候都不会表露的神情。

    “她们说过要帮我。她们自己说的,不怪我……”孙慧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呼吸有些急促,情绪也隐约有点激动。看得出来,虽然她已经决定要说出这件事,但在表述的时候仍有一点困难。

    “什么意思,她们说要帮你?你是怎么认识她们的?”沈然试图理清她话中的逻辑。

    “我认识她们,她们是我老师,她们是来帮我的。”

    沈然怀疑她毒瘾又犯了,要不就是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她某处创伤记忆,所以在表达的时候非常费力,带有痛苦的情绪。

    他只能从她碎片化的只言片语中捕捉信息。

    “你是说,她们原来是你的老师?”虽然沈然对这个案子的个中细节了解不完全,但他听陆城提过,这个女人应该不是申市的,是外地来申打工人员,怎么会有本市的老师?

    关于这一点,审讯室外的陆城倒是已经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

    但是他一时半会儿也和沈然说不完全,于是就通过耳机,简短地和沈然做了说明,“她小时候出生在申市郊区,因为是女孩,一直躲着藏着没给她报户口,后来举家到外地生活,就落在了外地。”

    从陆城简单的几句话语,沈然能够推测出一个大概。所谓因为是女孩,所以躲着藏着没报户口,应该是因为家里打算再要个男孩,又因为当时的政策,他们害怕不能再要孩子,所以这样做。

    “她们是你的什么老师?”沈然还是想通过自己的询问了解得更清楚一些。

    “是我的咨询师。”沈然听到这个,倒是有些意外。同行啊。

    通常来说,咨询师是帮助来访者的,只要关系维系正常,他们和自己的来访者之间应该是关系不错的才对。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把自己的咨询师给杀了?

    她自己也口口声声说,两位老师都说会帮她。

    要知道,从某种角度来说,在现在的这个场合下,沈然现在也可以算是她的咨询师。

    沈然记得,这两个受害的老师同属于一个学校,同时,他们又都参加过一个校外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公益项目。

    孙慧要不就是在这个学校里,做学生的时候,曾经向两位老师咨询过心理问题,要不就是在那家心里机构接受过咨询服务。

    真实的情况是后者。

    孙慧已经举家在外地工作生活,本来和申市应该不会再有关联。但是搬出申市后的某一年,原本一直待在家里的母亲声称自己也要出去工作,所以带孙慧回到申市,回到一个亲戚的住所暂住,母亲还在这里找到一所郊区的私立中学,交了一些钱就让孙慧进去上了一段时间学。

    就这样,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母亲不止一次带着她这样来回在申市和俞市之间。

    孙慧上的并不是两位老师所在的学校,那她又是怎么联系到这两位老师的呢,她为什么会去心理咨询机构?

    沈然知道,孙慧还没有把她的全部过往告诉自己,而且是最关键的那个部分。

    “我在咨询机构见到了她们。”

    “你为什么会去那个机构?”

    她一时没有回答,就那么直直地看着沈然,似乎在考量是否该说,该怎么说。

    “这个我们已经查清楚了,”陆城的声音再次从耳机里传来,“她在风坪区精神卫生中心确诊过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

    这是心理疾患中相对严重的一个种类,是需要通过药物来治疗和控制的,否则会有加重的可能。

    这种疾病最显著的症状就是幻听,幻视,也就是说出现幻觉,还可能伴有偏执,妄想等其他并发的症状。

    人们在骂人的时候,常常会用“神经病”一词咒骂取笑对方,其实确切来说,他们想说的其实是精神病,更精确地说,就是精神分裂。

    在骂人的话里,这已经算是一个很难听的词汇,可见我们普通人对于这种疾病有许多的不理解和恐惧。

    我们还常用另一个词与精神分裂患者等同,那就是“疯子”。

    精神分裂病患在发病的时候可能就真的像是一个疯子,缺少思维和语言的逻辑,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

    在骂人的时候,我们平常人或许也没有想得太多,也并非对精神病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