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渡河北上(2/2)
笑着低声说道:“觉得杜老头行事,太过霸道严厉了吧,又不好意思直说出来”。粟栎只好苦笑,东伯继续说道:“作为朝堂的上大夫,杜老头就以敢说能说著称,他成为领军大夫,自然是雷厉风行,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就西虢、焦、虞三国的军队,也需要严厉主帅治理治理,要知道渡河过去,是要和条戎大军作战的,怎么还能如同一盘散沙”。
听出东伯对三国军队有些不屑,粟栎也不追问,这一路上东伯和他说过许多诸侯国的事,过去如何到现在咋样,让少年也有些明白,仔细追究下去完全是自寻烦恼。
编外话:茅津渡是著名的黄河三大渡口,不过对于茅津渡的解读,作者是有点疑惑的。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陕城北对茅城,故名茅亭,茅戍邑也,津亦取名”,所以取名为茅津渡。
陕城是后来的,茅城也是后来演变的,这个茅,应该是髳才对。髳国,即武王伐纣时,陪同下场参与的牧誓八国之一的髳国。在殷商时属于方国(没诸侯国和宗主国的亲密关系及地位),大周代殷商后,髳国也被拆解,一部分留在原地作为大周诸侯国髳国,另一部分被迁到南方去建立新的大周诸侯国。
这是宗主国的常规权谋手段,髳国还算好的,同样是牧誓八国的微国,被拆解的那才叫个惨。因为髳、微皆是独立方国,顶着夏礼头衔,却保留着深厚的戎夷风格,所以无论是殷商还是后来的大周,对他们都是很谨慎提防的。
随着历史进程,髳城也就慢慢演变成茅城了,代表彻底的同化融入。总体来讲,茅津渡比起陕津渡、沙涧渡什么的,很合理很有意义,蕴含着古老起始,包含着融合新生。作者写的是西周末年故事,所以叫髳津渡。【7e小说网:m.7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