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皇帝分身

第129章 临清,天津,大运河!(1/2)

    爵位到手,这又有圣旨修府地和赏下的土地,朱子龙除了那些个乱七八糟的言官们,基本上只要脸皮够厚,那真是不用管其它的了。

    日子就这么又平安的过了半个月,(有人上奏折一直在反对这件事,但给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全都压下了)!

    终于,六月底来了。

    两件极为重要的时间,开始在朱子龙的心头一直缠绵悱恻。

    一是,山西大地震时间好像推晚了,到现在都没发生。已经强制给搬家出去的一县之民,引起的社会议论,不时在文官中流行。

    朱子龙感觉很蛋痛,你TM的要地震就快点来吧,反正那地方也没多少老百姓住了。

    老天爷,别拖了行不?

    二是,皇太极那边的争皇位时间,却是提前了。

    本来原来历史上,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却是因为朱子龙的穿越,引起了小小的蝴蝶效应,硬是提前到了六月底,七月初。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袁崇焕又上奏折了,说皇太极想议和,并极力推荐之。

    这不,今儿个朱子龙又附体过来当皇帝了。一手把皇后直接抱在怀里,一边看奏折,真想喷袁崇焕一脸的口水唾沫液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朱子龙认定后世关于这货的传言绝对不真。

    袁崇焕即使称不上“卖国”,其“民族英雄”的称号也绝对可疑。而且还是一位猪队友!

    比如说,前几天才从锦衣卫那边传来消息。

    袁崇焕有“卖粮资敌”的嫌疑,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卖粮给了蒙古的喀喇沁部,本意是拉拢对方一起抗清,但这个部落又将粮食随后就转卖给了满清,这不是间接资敌,还能是什么?

    这算不算识人不明?

    一军统帅,识人不明,这错可大可小,就看怎么定了。

    看在他是历史名人的面子上,朱子龙前几天当场回了批红给他,潜台词暗示:你这样是不对的。眼睛放亮点,否则我就不客气了!

    结果,这货的回复让朱子龙,到现在都没冷静下来。

    因为他的回答是:如果不卖米给喀喇沁,就识不出他们已是反明之部落了。这是将计就计,还请皇上宽心!

    呵呵,见过脸皮厚的,可没见过厚成这样,还能把错说成对,变成无理变成有理的。

    想到这,朱子龙大大的在奏折上,又回了批红。

    内容如下:《议和绝对不可以,要打便打。朕得盐法,不日国库可充实一二,大明上国,绝不和东奴和谈!》

    时至今日,朱子龙算是明白了。

    这货当二把手勉强可行,让他当一把手,还不得让他这猪队友整死?

    第二日,这份批红便让800里加急送去边关了。

    又过了几日,历史上原来的山西大地震竞然还没有发生,朱子龙越发无语了。

    只得是认命的顺其自然,该做啥做啥,反正那地方附近的百姓都搬家了。

    于是,又是一天风和日丽之时。

    朱子龙本体在朱家庄安排了一下,带上李紫笼,王兵河二人,以及王大用,还有一队人马,就向自己的新封地前行了。

    因为烟台附近的良田都是有主之物,所以这次封爵之后,他用皇帝分身赏给自己的2000多亩土地,在另一处地方。

    朱子龙少不得要过去看看,安顿一二。

    这处田产封地,位处临清!

    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与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

    为什么要把这处封地选在这里附近呢?

    这是朱子龙做为山寨皇帝,认真考虑之后决定的,这种四战交通要地,如果在这里有个据点。

    其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如同21世纪的美国,在日本设立了一个军事基地一般。

    对自己许多方面都有好处,所以朱子龙才把封地奖励到这边来了。

    带队来到临清的朱子龙,抬眼仔细观察情形。

    眼前的城墙高大巍峨,整个城池呈八边形,东西两面向外突出,南北平直,城周长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城垛二千零四十个,四角立有角楼,最有特点的是北面无门,东西南三门外建有瓮城,瓮城门侧开,城墙上耸立着高大的箭楼,城外环绕着护城河。

    东门上“临清”两字威风凌凌,好一个易守难攻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