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来答案的那篇,自己还好死不死的撞枪口上。
但好在在时一的协助下完成了作业,满满当当填的都是时一的答案。
他把练习册拿在手中照念。
答案详尽有理,略抚平了李女士皱起的眉头,暂且逃过一劫。
“坐下吧。”后又补充一句,“别再让我再在课堂上看你做其他科的题!”
林越乖乖坐下,又从课桌抽屉里抽出了一半页面的数学试卷,他还挣扎在刚才未解完的大题上,看了一眼,恋恋不舍的往课桌里推了推。
林越准备一篇篇翻阅练习册里没看过的文章,只是纯粹的当美文看,不做阅读理解和赏析,于他倒也是个打发语文课的不错的选择。
班级一角就有设置图书角,专放些近期的杂志和报纸,亦或是各自从家里书架上贡献出的好书,供班级内的同学传阅。林越偶尔理科题做到疲惫或毫无头绪时,就会主动去翻看些杂志,转换下思绪。所以语文阅读理解教材,就相当于是这么个作用。
他现在正在弥补昨晚偷工减料抄来的这篇,李女士正在讲解的文章。
“时一,你读读你所写的这题答案。”
“哪题?”林越莫名紧张,文章读到三分之一的部分他停下来问江则。
“还是刚才提问你的那题。”江则答。
“这题怎么还没结束,这都第几个了!”林越惶恐道。
“时一是第五个了。除了你刚才的答案她比较满意外,后面又点了三个。”江则淡然的摇了摇头,“她都不满意。”
“所以她今天算是跟我们杠上了?”
“大概是吧。”
时一镇定地站了起来,林越紧张兮兮的看着她。
林越刚才是照着她写的答案一字不漏的念了出来,她当然不可能按照原本的答案再重复一遍,只能重新组织语言,换个角度赏析。
文章她昨晚细读过,即使出其意料的被点名,但还是能顺畅的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她拿着练习册,念着毫不相同的字句,装得逼真,就像真如事先写好的一样。
13
时一后来跟她爸妈说,自第二周起每周六都将会去“新状元”补习她较薄弱的科目——数学和物理,她爸妈同意了。
临出门前江则还发来短信。
“出门了吗?”
“差不多了。”时一已经走到玄关处换鞋,现在是下午两点五分,她又不放心的发了一条短信,“是两点半的课吧。”
“恩,我等你。”
时一没再回复。
她从家附近的车站过去,十分钟的车程,算上等车时间,到站时差点两点二十。
她没想到江则说的等她是指车站。她一下公交就听到江则喊她的名字,她原以为他是指在补习班等她来。
她后来没有再跟林越提起这事,林越也没来问她。
她怀疑那天林越的“在意”也不过是一时兴起。
她和江则一同走进容纳二十个人的小班教室时,基本已经坐定,她随着江则选了个靠前的位子,林越进来的时候也就顺其自然的坐到江则旁边。
林越一点都不惊奇,就如意料之内般。
“你们之前也坐这吗?”时一环顾了一下教室。
“恩,不过其实都是随意的,在一个位子坐久了,长此以往也就成了各自固定的座位,不会有太大变动。”江则拿出补习班教材。
“你没教材吧。”林越突然开口,看向时一干净的桌面。
“没,一会发吗?”时一顺势问江则,明明是林越问的话,她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把疑惑抛给江则解答。
“应该会。”江则答。
老师正巧走了进来,这个班除时一外,其他人都是很早之前就在这补的习,所以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新来的时一,走过来抱歉的说:“打印机坏了,教材下次补给你,你先和旁边的同学一起看一下吧。”
“恩。”时一点头。
“我的先给你用吧。”林越主动递了过来,是厚厚的一整册打印纸,与市面售卖的教材无异,独特之处在于里面所归纳的知识点和习题都出自一三附教师之手。
“你不做笔记吗?”时一犹豫着接过。
“你帮我写吧,就直接写在书上好了,我另外再拿笔记本记,也就这么一次课而已。”
“还是算了吧,我和江则先凑合着看,不麻烦你了。”时一还是觉得不妥,还了回去,每个人的学习程度不同,笔记方式也不尽相同,她无法心安理得的在林越的教材上勾勾画画,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