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了他的为人:
刚直不阿,勇毅刚强,说的就是他!
当年恒帝中期,大太监左馆的兄长左胜,推荐赵岐做河东郡太守,可三十多岁的他,面对这个极佳的升官机会,竟然头也不回地走了······
恒帝后期,太监唐衡的兄长唐玹,是京兆郡都尉,贪赃枉法而损公肥私,当时年纪五十多岁的赵岐,依然血气刚强,多次上告,揭发唐玹的不法勾当。
当然,这样做必然会引来杀身之祸,当时赵岐虽然被人救出,但是他的家人却没有走利索,都被害死在监狱中。
先帝即位后,他被征召为并州刺史,但依然不知道“收敛”,随后遭遇党锢之祸被下狱,就这样又在监狱里生活了十多年······
对于这样一位和盖勋一样正直无私的名士,刘协自然不会让他窝在家里发霉,而是要让他重出政坛,为大汉继续发光发热。
当然还有一点,便是刘协从招贤令上可以看出。赵岐对天子圣意有极强的领悟力。
既能明白天子暗意,又刚正无私,而且还是天下名士,文武具备。威望又足够!
这种人,实在是太适合作为阅卷的主官!
所有刘协便下诏,先征召他为博士,让他替天子把把脉,选出符合刘协意向的一批人,然后再由天子亲自挑选一番。选出真正能够进入下一轮武试的将官。
这样刘协的工作量,便可以减小很多。
从魏延手中,赵岐接过数百个箱子后,同时也接过了天子下午所出的三道题目。
原本在阅卷的数十位博士们,都不由而同地放下手中的笔,逐渐围了上来。
他们是真心想要一看。
因为上午的三道题。已经让这些满腹经纶的博士惊艳了一把。
先考军令,再试宏观上的谋略,最后图演阵法。
如果能够完美回答出来这三题的,不要说做校尉了,就是当一个中郎将也是有这个资质的。
当他们聚拢过来后,凝神一看,却见是三道算术题。不由得一懵。
选军司马和校尉,还要考算术???
“邠卿兄长,天子这是欲何为?”一个年逾七旬,头戴两梁进贤冠,冠下露出了花白的鬓发,拱手向赵岐问道。
看着同僚们的疑惑,赵岐微微一笑,那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且明亮:“为将者,须晓天时地利人和,而这算术便是根基~~~”
赵岐当年曾被司徒胡广任命做将军,平定过乌桓、鲜卑、南匈奴的叛乱,所以在这群博士中,唯有他既做过文官,又担任过武将,还出过书籍《孟子章句》。
“邠卿兄此言大妙!算术不精之将,难以战前算胜负?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连敌我的顺、逆之差都不知,何以为将?”
“妙哉!妙哉!”
数十位博士忽然有些明白,纷纷赞叹起来。
他们不仅仅是在赞同赵岐的观点,更是对少年天子充满了赞叹。
“不如我等一试,看能否解之~~~”
“好也!好也!”
博士们将天子的标准答案放在一边不看,纷纷拿起笔在竹简上计算起来。
第一题,无压力;
第二题,对于他们来说,略微有些压力,不过还是能够在片刻间解出;
第三题,很有压力!
甚至可以说是,压力山大!
只见数十位当朝博士,俱是六、七十岁以上饱读经书的老者,额头上那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紧紧纠结在一起,久久无法下笔。
数刻时间后,一位“年轻”的六十多岁的博士颤巍巍地问道:“可有哪位高才,解出此题?”
“这~~~”
赵岐再思索片刻后,轻轻放下笔,摇头无奈地道:“此题之难,比‘两鼠穿垣’更巨,不知天子从何处寻来此题?”
“是啊!是啊!”
博士们心中都憋了一股气,他们身为当朝的博士,乃是这天下最高学历的代表者。
他们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博通古今。
这天下就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也不可能会有什么难题能够将他们难住?
身为博士的他们,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可是今天,他们跪了!
他们这群博士们,跪在了天子的第三道算术题上!
但他们现在还不想跪着唱征服,所以心中纷纷立下誓言:一定将此题解出,否则他们就枉称博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