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大帝

第九十章:流行病之论(二)三更求订阅(1/2)

    止住张仲景的惊呼,刘协继续言道:“热病之所以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是有病毒也。”

    “所谓病毒者,细微到不能见于人,却能在人群中传播,譬如空气、唾沫,或者直接地肢体接触,便会导致无病之人获病,这便是感染了。”

    “陛下之言,微臣初闻之,觉得怪异,但细细思索一番后,发现确有其理。”医圣张仲景,眉头有些舒缓:“在定陶时,很多染病者,并没有受到风寒侵袭,但依旧还会沾染上热病,这应该就是陛下所言的传染了~~~”

    妙哉!

    不愧是医圣,临床经验暴强不说,还能够结合实践,迅速理解,不愧是中医的三大祖师爷之一!

    “先生果然是明悟之人!”刘协继续说道:“当时定陶县的热病,估计便是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染。”

    “虽然当时先生治好一户百姓中的一人,但是屋内的病毒仍旧还在,而且他的家人,可能也或多或少地沾染些许。”

    “所以一味地关闭窗户,不使空气流通,那么病毒便走不出去,如此则会继续侵害这家的百姓;而百姓们越是染上热病,越是紧闭门窗,便越会加重病情~~~”

    “微臣有罪!”

    张仲景忽然这才明白过来,当时的热病为何屡禁不止,原来是治好之后,没有做好驱使残余毒病的工作,而致病情扩散不止。

    而他,需要背负一些责任。因为百姓们是听了他的劝告而紧闭门窗,来抵御寒冷。

    但按照陛下的说法,这样会使得空气得不到流通,残存的病害。就会继续侵害一家的百姓,然后便如此继续恶化下去,直到一家子全部死绝为止!

    “啊~~~微臣有大罪!!!”

    反应过来的医圣,大叫一声,差点晕死过去。

    “先生活命百姓无数,何罪之有也?”

    看着懊悔到好像麻木了一般的医生。刘协走过前去,将他拍醒:“仲景先生不必妄自菲薄,天下间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人之力能够解决的。”

    “这也是朕,为何要建立医学院的本意。你和华佗先生,一个善于医治风寒。一个精通外科,而且都是史上罕见的名医。”

    “只要你们联手,将自身绝妙的医学传授下去,让民间的庸医减少,良医增多,那便是传颂千古的佳事,也是使无数百姓活命的乐事!”

    张仲景听完后。吸了一口冷气,从茫然失措地像个泥塑木雕中回过神来,将天子扶上主位,而后大拜道:“微臣今日方知,陛下的一颗爱民之心,旷古绝今。”

    “微臣必不会藏私,所有医术都会公布~~~”

    “先生请起,此后医学之盛世。便源自于你和华佗先生了。”

    医圣张仲景,冷静下来后,又再次问起:“微臣有一事相询,对于病毒的说法,陛下从何处得来?”

    “咳~~~咳”

    刘协清咳一声,然后微微一笑,这个托词,他早就想好了:“朕幼年时,常常喜欢去东观中观书,曾读过扁鹊内经和外经的残卷,上面便有记载病毒之说,当时年幼并不懂事,直觉得这书上所写新奇有趣,便记了下来。”

    “道是如此!”

    这东观,乃是汉廷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藏书丰富,而里面竟然存有扁鹊医经的残卷,这让张仲景大为意动:“陛下,微臣想要借此一观~~~”

    “东观和兰台之存卷,虽然随朕西迁到了长安,但有没有遗失,朕就不知道了。”刘协叹了口气,略带点自责地道:“朕当时年幼,也不知此残卷可活命无数,否则定会将此公布天下~~~”

    “先生放心,朕这几日就凭借记忆,将残卷的内容写出,以供先生参考。”

    “微臣惶恐,劳烦陛下心神!”

    张仲景虽然是在告罪,但是脸上的期盼之色是不用言表的。

    “这几日先生便将伤寒之医法,在太医院传授,然后再传授给民间的大夫,最好在一月之内,造就数千良医。有如此多人力,便可防治伤寒的爆发。”

    再次简单说了一些的后世医学常识后,御宿宫已经到了。

    医圣张仲景,不想停歇片刻,趁着一股劲,便从天子处获得恩准,将太医院的数百医工们招来一块,探讨伤寒之治法。

    而刘协,便回到书房中,继续创造“大汉防灾手册”。

    冻灾事情有法可解后,接下来便是瘟疫。

    而这,也是最困难的!

    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人类社会和文明有好几次差点被瘟疫彻底地摧毁。

    比如十四世纪黑死病,从克里米亚传到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