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1620

第四十三章 人口贩子(4/5)

为奴?”

    “难道不能怀疑吗?”严晓松靠在了椅背上,看着脸色发红的罗大,语气有点发冷,“卖到北美都算了,谁能保证不会有更多的人被卖到了其他地方?”

    “这绝无可能!”罗大呼地一下站了起来,捏紧了拳头,双眼泛着怒火,“我颜家上下,都是苦哈哈出身,断不会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定是有人背后谗言!”

    罗大的表现,倒也在严晓松的预料之中。收回文件后,严晓松的语气缓和了不少:“暂且认同你和颜思齐的态度,但这种事十分严重,说明澳门方面已经违背了和我国政府,以及和颜思齐的合作协议!甚至大明内地,也有人在参与了。”

    “荷兰红毛……大明内地……等等……”罗大低头想着,突然拍着脑袋喊了起来,神情很是怪异,“严先生,我大概知道是谁了!如果所料不差,定是那郑芝龙!”

    严晓松一愣,慢慢站了起来。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是他呢……走到窗前,看着远方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严晓松的脑海里一下出现了曾经某个嘴角还带着嫩毛的青年形象。

    颜思齐和葡萄牙人有着最亲密的“联盟关系”,而在这个时空年纪轻轻依然趁势崛起的郑芝龙,却是荷兰人公开的交好对象。以荷兰人的商业关系,其实可以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上不断出现的华美商品中找到蛛丝马迹,甚至还能从打入颜思齐势力的密探口里得知华美和澳门葡萄牙人、颜思齐之间的联系。

    郑芝龙已经成为了明帝国澎湖游击将军,所以理论上,以背后李旦家的实力,可以比颜思齐获得更多的流民人口。但无论是郑芝龙还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怎么会突然参与到这种“贸易”中呢?

    “郑芝龙是否知道了你家将军从华美获得的军事援助?”严晓松回过身。

    罗大想了下,只能轻轻点头,显然严晓松的问题早就在大员岛不是什么深藏的秘密了,加上澳门这么个龙蛇混杂的地方,在澳门也有着不少情报眼线的郑芝龙是很容易获得一些信息的。这层窗户纸一直没有捅破,也在于其中的利益博弈目前还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

    “呵呵,郑芝龙也开始眼馋了。荷兰人在欧洲可是华美商品的最大客户,如果真要开拓远东市场,以他们的实力,是可以输送一定的数量到大明,尤其是郑芝龙需要的军火。”想到这儿,严晓松倒是释然了。

    “哼,贩卖同族,为我等不耻!”罗大冷哼着,不过想到自己这家差不多也是干着这种事,脸上又微微一红。

    “呵呵,我心里有数了,这次多亏罗先生提醒。”严晓松没有在意对方的尴尬,笑嘻嘻地递过了另一份文件,“这是今年度第二批要运往澳门的商品清单,请签收一下吧。”

    赶紧上前几步小心捧到手里,罗大看都没看,就抓着铅笔在文件末尾极其别扭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罗大完全相信这份文件里的东西含金量,以这几年的交往来看,再差都不会比往年少。

    罗大离开了政府办公楼,准备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颜家大小姐,至于某个“丧尽天良惨绝人寰的坏消息”,他并不打算让对方知道。

    .

    第二天,来自百慕大双湾市的“审问”结果终于出来了,当拿到电文的时候,严晓松自己都哭笑不得了。

    这支荷兰商船队并非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编制,更不是处心积虑地和郑芝龙有一腿,而是长年往返欧洲、巴西与东南亚贸易的荷兰自由商人。

    偶然从醉酒的葡萄牙人口中知道了运输华裔移民前往巴西的“商机”,这些个荷兰商人果断地放弃了从巴达维亚购买香料的计划,而是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中间人,和郑芝龙展开了“人口贸易”。

    要怪就怪1622年度荷兰东印度公司输送到欧洲的香料数量实在太过惊人,导致阿姆斯特丹的库存香料几乎可以够整个欧洲使用7到8年!香料价格开始大幅下跌,1623年,一磅丁香的欧洲出货价已经跌到了3.5荷兰盾(1荷兰盾等于1美元)的低谷,1624年通过控制出货,甚至是销毁部分库存,价格也不到4荷兰盾。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的丁香批发价,依然在每磅1.3荷兰盾的高位,每磅利润仅仅2荷兰盾出头,至于烂大街的胡椒更是没有赚头。

    而往巴西“贩运”华人的“价格”如何呢?根据当初醉酒的葡萄牙船员的透露,一位16岁以上的华裔成人男女,华美国的出价是400美元,16岁以下的孩子,则是300美元。

    诀窍就在当初苏子宁和葡萄牙人的讨价还价之中。一个孩子体重最多50磅重,一把21B型燧发枪,如今的荷兰人已经可以拿到75美元的优惠价,运到远东卖给郑芝龙就是100美元(折合约70两银子)。不过,这些荷兰自由商人可不要郑芝龙的白银,他们居然用重量来进行人口贸易结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